梧桐之丘

《诗经》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个人资料
梧桐之丘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2022-11-04 14:53:46)
印尼华侨纳迪姆女士 50年代末,60年代初,印度尼西亚反华,大肆迫害驱赶华侨,人们生命堪忧。 单身的纳迪姆女士正在香港一家企业作机械设计见习工程师。家里让她去中国大陆避难,找那个已经做了共产党大官的伯父,请他出面安排。 1949年,随着解放军接管城市的时候,伯父最初负责接管贾汪煤矿,然后不断升迁,已经在北京部里做了高官。由于对早期接管的煤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2022-11-03 09:19:04)
大卫今年80多,身体健硕,没病没灾,只是老年骨质增生,前后胸向外撑,两小腿也弯曲成O形。但是,他手上力气不小,在乡下一辈子做短工,什么活儿都干,什么农业机械都会使。最骄傲的是中年时给地主挖掘一个将近一公顷的水塘,几十年过去,水塘愈发有生气了,每年春天成群结队的加拿大鹅来此产卵孵化,然后在水塘里养大。 去年今天是感恩节。大卫推着轮椅从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2-11-02 15:35:28)
张鸿鹤 文革接近尾声,邓小平复出又被打倒,那些曾经响应党的号召大搞生产建设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随着狂风般的又一次政治运动也跟着倒霉了。 当时主持贾汪煤矿生产的大矿长张鸿鹤,40多岁,正是干活的好年龄。 今年,上面要求春节期间不放假,所有工人必须出勤,工伤病号就去食堂包饺子,或者到工人电影院扫地,其他人一律下井。 贾汪煤矿开采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22-11-01 15:32:22)
红燕姐 红燕姐满怀期待地来到贾汪天主教堂,双手合十,深情地凝视着前台正中那个为世人受难,牺牲自己生命,原谅世人罪过,施予世人真爱,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默然流泪。 巨大教堂庄严神圣,而又不失温馨和谐,管风琴演奏着天籁之音,使宽阔高耸的穹顶充满了爱的旋律。她跪在祈祷台上,手摸着圣经,内心顿然感悟到一股莫名的宁静,发现自己已然置身于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2022-10-31 19:00:18)
第一次开始小摸小拿是小学的时候偷邻桌女孩子的零食,没有被发现,觉得好玩儿。后来就跑水果摊,偷一个杏,桃,苹果,也没有被发现。再后来眼馋饭店里的熟食,却难以下手,就琢磨如何搞到钱。父亲一次发现钱包少了五毛钱,只是象征性地盘问他一下,撒个谎也就糊弄过去了。 偷老爸的钱风险太大,逮着了,一顿暴揍,吃不消。 计上心来,他跟着那些拾破烂的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0)
(2022-10-30 16:11:48)
她是贾汪煤矿街道办主任,一个月三十几元钱的工资,算是最低级行政干部,下面设一个18元钱月薪的文书,两个人一台戏,这是60年代的街道办,她官称胡主任。 文革前期,各种小运动不断,她的政治任务不少。文革来了,她又负责每个星期天傍晚给地富反坏右训话。街道大院能容纳百把人,可是每次训话,院里总是蹲得满满的,一个小街道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多坏人。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22-10-29 17:12:28)
和平时期,一个人的善恶不太容易看清楚,但在像文革那样的特殊年月,各色人等随着革命大潮沉渣泛起,兴风作浪,污染和糟践美好的社会,就容易识别了。苗是个机电科电工,30出头,还没有成婚。面容黑瘦,镶着银牙的口映射着耀眼的阳光,自小落下的残疾,眼皮上的疤痕十分明显,不头不脑的,显不出什么特点,外号苗疤眼。第一次亮相是他参加了造反派,当了机电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22-10-28 16:35:50)
1967年学生停课闹革命,初三的老丫,刚满18岁,与大家一样无所事事,待在家里。 这两天她的家特别忙,非常小的院落里靠墙边有一口黑漆漆的大棺材,周边站满了附近赶来的亲戚,他们是来参加老丫家的红白事儿的。 她们家两间屋,对着院门的是堂屋。中间摆设一张床,上面挺着一个干巴巴的老头,看上去有七八十岁的样子,其实不到六十岁,人瘦得皮包骨,深凹的眼[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8)
(2022-10-27 16:54:50)
外号张三麻子,头发永远乱糟糟的,除了冬天,其它季节总是敞开着外衣,还喜爱卷起裤腿,常年一双黑布鞋,两个颊骨很突出,眼皮也比较紧促,整个头脸看起来像没有腌制好的四川榨菜疙瘩。 他的老婆俊流多了,面色有红似白的,喜欢看电影,听戏,每天伺候一家老小七口人吃饭穿衣外,还要做八小时家属工,家里安排地井井有条。 张三叔无辣不欢,吃饭时,他的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2022-10-26 16:28:20)
城里知情下放到艰苦的农村,吃尽苦头,过着饥民一般的生活,最要命的是前途渺茫,在那个广阔的天地里,没有受到什么有益的教育,反而因为特权家庭孩子纷纷回城而有巨大的受骗感,进而愤愤不平。 那段时期,高干家庭,军官家庭,先让子女参军,上大学,重新分配就到城里了,这叫曲线救国。而没有门路的普通家庭就得想歪门邪道,送礼是基本功课。还有的女知青[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8)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