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获奖者是玛丽·布伦科(MaryE.Brunkow),弗雷德·拉姆斯德尔(FredRamsdell)和坂口志文(ShimonSakaguchi)。以表彰他们在外周免疫耐受方面的发现。
通俗地说,这项获奖成果解决了一个核心问题:拥有强大攻击力的免疫系统,如何分清“敌我”,避免攻击自己的身体?
突破传统认知: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科学界普遍认为,免[
阅读全文]
当今社会有一些文学艺术作品对古代社会的描写,充满了虚幻的玫瑰色彩和脱离实际的虚构。一些穿越类的作品更是把田园牧歌的风格演绎到了极致,俨然忘记和忽略了古代生产力的低下,以及统治阶级的残酷和阶级压迫的本质,普罗大众难有一点自由。“玫瑰色滤镜”美化了古代社会,这种美化从某种程度上消解了“自由”这一概念的重量,也忽略了人类追求自[
阅读全文]
你知道战场上的硝烟是怎样的吗?听到过战场上枪炮声的人,与没有听到过的人对战争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40年前,我做为刚毕业的实习医生,有过一段短暂的南方前线战场作战抢救经历。血与火交织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在泥泞的坑道里回荡。扑面而来的烧焦物品的气味和炸药爆炸后呛人的气息,夹杂着伤员身上喷射出的鲜血的血腥味,在湿热的空气中混合成了独属于战场[
阅读全文]
基因决定一切,还是我们能超越它?我们是基因的奴隶吗?我们的性格、习惯、努力,甚至命运,是否早已被DNA的代码写好?如果一切都由基因决定,那么我们的努力、选择和责任还有意义吗?人类究竟有多少自由是可以挣脱遗传枷锁的?还是只能在既定轨道上运行?基因的作用往往依赖于环境条件吗?科学的发展让我们可以用前所未有的精度去解读DNA遗传密码,人类基因组[
阅读全文]
看到一个视频,一个十多岁的男孩在河里游泳不幸溺亡。看着被打捞上来的遗体,奶奶用尽全力推开人群冲了过来,趴跪在河边的草地上撕心裂肺地哭喊着:我的乖乖呀,你睁开眼睛看看奶奶啊……不知名的小草和几朵黄色的野花在晃动着,周围人们的情绪压抑到了极点。死亡和永生哪个更残忍?脑海里突然冒出了这个困惑。此刻我强烈地感受到心脏在胸腔里怦怦地跳[
阅读全文]
突然被一个华裔学生问到:你是如何看待三观的?真的不想像一些人在不知所措、或遇到未预料到的问题的时候总是假装自己在忙那样去搪塞过去,亦或者找个AI生成文本来打发一下。我没有即刻回答,想了想说,给我三天时间,我给你答案。因为我也确实想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这是个大问题。以下是我的思考。
先说结论。世界观,就是认清别人;人生观,就是认清自[
阅读全文]

人生的每一个方面,归根结底都是百分之百地取决于运气。可悲的是,人们却极难接受这一点,因为几乎没有人会愿意真正相信它。你所做的一切,都依赖于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基因、特质、能力、态度、才能,甚至是性情。这些都会促成或影响你的运气,再加上你周围发生的事情,就构成了你的生活——无论好坏。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基因,也没有能力[
阅读全文]
每一个时代力求上进的人都是差不多的。谁也别说谁才高八斗,大家其实都会对自己的前途惴惴不安,也都活得很使劲。即使后来有人成为了大名鼎鼎的人物,在他们年轻或步入中年的时候也都曾经沉浸在自己的处境中,眼前也一样是一抹黑,完全不知道自己当前的行动会给自己未来的人生带来什么影响,也完全不知道自己这一代人将会在历史上留下什么痕迹。就像美国20世纪[
阅读全文]
萨特,一个活在咖啡杯里的哲学家。在巴黎塞纳河左岸的烟雾缭绕中,你会看到他正在写着那些让人头皮发麻的句子。这个斜眼男人最迷人的地方就是,他把"自由"变成了甜蜜的负担——他说人注定自由,连逃避自由都是你正在行使自由。
"存在先于本质"是他的招牌理论,就像一杯没加糖的黑咖啡。人不是上帝设计好的产品,而是在一次次选择中把自己[
阅读全文]
想起了王朔曾说过的一段话:“现在的人就像头猪,只要不侵犯到自己的利益,就只知道埋头赚钱,谁死都和自己无关,一旦伤害到自己,马上就惨叫,然后一个大白馒头扔过去,立马又蔫了,别人喊的时候,他依然埋头吃喝。”王朔的观察真的很深刻,话糙理不糙,入木三分。
如今的社会,上至国家之间,下到不同的人群当中,一些行为体的行为模式似乎愈发趋近[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