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教科书是错的?
中小学教科书错误较多,大学的教科书一般错误较少。我这里指硬核专业的教科书,比如数学、物理、化学、工程。
一般学习比较认真的学生是看不出教科书的错误的。这可以理解,因为学生的任务是学习,学生还没有达到纠错的能力。但有个别特别认真的学生,确实可以看出教科书的错误。我就听说了这么一个人,他大学时把物理教科书的所[
阅读全文]
零流人才
人才按思考能力这个维度可以分为零流人才、一流人才、二流人才等。
零流人才能够创造新知识、把握系统、把握方向、具有良好的洞察力,比如爱因斯坦、希尔贝特、爱迪生、特斯拉、贝尓,在美国大约万分之一,美国约有三万。独行特立。零流人才很少当官很少发财,做到实验室主任或系主任的都不多。
一流人才能够很好的理解和应用零流人才[
阅读全文]
浦东徐汇黄浦的感染率已达1%,最低的区也超过0.1%,总体0.5%。
一般来说,低于0.1%隔离,高于1%反向隔离。
反向隔离也就是健康人无论感染与否完全正常生活,高危人群自愿隔离。
来源:solo1于2022-04-0806:01:58
[
阅读全文]
香港的新冠病毒已经广泛传播,采用反向隔离是合适的选择。也就是说,健康人群正常生活,任病毒自然传播,少数高危人群自愿选择反向隔离。
中国大陆个别社区也可以考虑反向隔离。比如一个大学校园采用反向隔离,教学科研基本正常进行,只有个别教师和极少数学生需要反向隔离。当然,整个校园与外界是隔离的。
反向隔离状态下,健康人得新冠死亡的概率约十万[
阅读全文]
各州不同,从18%到56%。
各年龄段不同,从中小学生的58%到65岁以上老人的23%。最高的州中小学生高达77%。
这个数据到2022年元月底。现在更高。
来源:solo1于2022-03-0405:12:36
[
阅读全文]
表现为极高的感染率和较低的死亡率,在两个月左右,即现在,日感染率降到很低水平。
顺便提一下,澳大利亚有相当比例是压平曲线,原来反向隔离和压平曲线混在一起看不出来,现在在感染曲线上可以看到一个很肥的尾巴。
来源:solo1于2022-02-2810:30:56
[
阅读全文]
非洲很多国家极低的新冠死亡率,引起了Gates的关注,做了一个抽样调查,80%的感染率,结论是高感染率是低死亡率的原因。这个与教科书的说法是不一样的,与我的反向隔离是一致的。尼日利亚的人口死亡率只有百万分之15,基本上是我的模型预测的最好的极限状态。
Gates用了sadly这个词,网上很多人迷惑不解。我的理解是,他想说的是我们折腾疫苗费了那么大力气,结果[
阅读全文]
对大多数国家,反向隔离是终止新冠疫情的唯一有效出路
Omicron是新一轮疫情的开始。这个判断标准是之前自然免疫的人体免疫系统是不是还认识Omicron。官方一直没有宣布,我这个民间人士宣布一下。
我以前关于新冠疫情战略的预测对新一轮疫情有指导作用。以前对美国疫情的预测现在变成了可以借鉴的事实和历史:
【上策一,严格隔离,人口死亡率百万分之一[
阅读全文]
质疑的问题是反向隔离时很多老弱,比如养老院的老人,会大量死亡。这是一种担忧,不是一个事实。
在去年英国宣布全面开放时,100多知名专家在柳叶刀联名反对时就表达过同样的担忧。事实证明并没有发生担忧的情况。
反向隔离(包括放任自流)已经在几十个国家实行,人口死亡率最低的国家,除了少数几个隔离国家,其他都是反向隔离。非洲穷国有时也有可以借鉴[
阅读全文]
大约一个月前我说要关注Omicron的重新感染率,就是以前得过新冠的人感染Omicron的比例,那时候有南非和帝国理工学院的数据,指向Omicron可能是新一轮疫情的开始。
昨天我还说需要进一步证实。
今天我要的数据来了,Omicron确实是新一轮疫情的开始。
帝国理工学院的数据,Omicron重新感染的比例是65%。我等的就是这个数据,每天都上网搜一下。之前的重新感染率是10%,那[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