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参学13:今天继续参学《六祖坛经》般若品: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逍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就如同说食不能饱一样!口念弥陀心散乱,不能与佛相应,也是如此,得不到法味!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逍遥:在这里六祖大师直接断言:只是嘴上说空,不能体悟身空、心空、性空、法空,万劫不能见性![
阅读全文]
《六祖坛经》参学12:今天继续参学《六祖坛经》般若品:次日,韦使君请益。师升座,告大众曰:“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复云:“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吾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谛听!吾为汝说。摩诃般若[
阅读全文]
《六祖坛经》参学11:今天继续参学《六祖坛经》上说的“摩诃般若波罗蜜法”!摩诃般若波罗蜜法,翻译成汉语就是“用大智慧度自心到不生灭的彼岸。”大智慧是什么样的智慧呢?五祖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禅宗常说“一悟至佛地。”那么这个“大智慧”就是指“悟本心本性的平等性智”或者“觉悟真心本性的真空妙用大圆[
阅读全文]
《六祖坛经》参学10:
今天参学第二品般若品:何为般若(智慧)?智慧有哪些应用?智慧有几种?如何转识成智?
先说第一个问题:何为智慧?从字面意思来看:“智”是有日光的知,也就是光明智慧心的认知,或者说破除了无明妄想的清净光明心的认知。“慧”是心的力量丰满,也就是心力足够强大。或者心具备了强大的功能。
《六祖坛经》上说[
阅读全文]
《六祖坛经》参学9:
今天继续参学《六祖坛经》中“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的公案:
宗复问曰:“黄梅付嘱,如何指授?”慧能曰:“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慧能曰:“是为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宗又问:“如何是不二之法?”慧能曰:“法师讲《涅槃经》,明[
阅读全文]
《六祖坛经》参学8: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宋朝苏东坡居士做了一首诗偈,叫书童乘船从江北瓜州送到江南,呈给金山寺的佛印禅师指正,偈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禅师看后,即批“放屁”二字,嘱书童携回。东坡一见大怒,立即过江责问[
阅读全文]
《六祖坛经》参学7:今天参学一个公案:一僧俗姓陈,名惠明,先是四品将军,性行粗燥,极意参寻,为众人先,趋及惠能。惠能掷下衣钵,隐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动,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惠能遂出,坐磐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惠能曰:"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惠能曰[
阅读全文]
《六祖坛经》参学6:慧能云:“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慧能生在边方,语音不正,蒙师传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迷时师度,悟了自度:自性迷时,需要明师指点告诉你觉悟真心本性;需要明师“以心传心”,教你如何明心见性;需要明师对机说法、与病给药,消除一切困惑障碍。总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悟了[
阅读全文]
《六祖坛经》参学5:五祖对慧能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为何?因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心性转变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脱生死问题和六道轮回的问题!只有明白了人生的根源,才能从根本根源上认识人生真理,因此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如果认识了人生的本心本性本体本源,就[
阅读全文]
《六祖坛经》参学4:
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
无上菩提:即无上正等正觉,是跟凡夫的自性迷、小乘人的自性觉和正觉、大乘人的正等正觉而言的。
凡夫心在十八界中为自性迷;小乘人觉自心清净为自性觉,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