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电视剧经典一幕,向高僧讨教》视频
(注:即“五台山论道”片段,可参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q6yEO-6_lM)
逍遥禅:
丁元英(王志文扮演)一个学舌的角色,竟然学得这样高明,比起佛门中的学舌汉强多了。。。。。即使这样,也还未入佛门,差什么呢?答:光明心性的智慧!
丁元英看似说的头头是道,恰恰不明“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
阅读全文]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代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逍遥禅和)
圆月照苍穹,寂照无人影。
尘尽光现本来空,一切犹如梦。
可怜梦中人,偏爱说痴梦。
爱恨轮回千万劫,总是梦中梦!
《水调歌头·中秋》[
阅读全文]
见性法门的修行
作者:逍遥禅
第一:识性。要明白众生的“本性”,就是佛菩萨的“佛性”,但因为众生用迷惑颠倒的着相妄想心和攀缘心识,迷失了众生本有的“佛性”!需要有善知识告诉你本有的“佛性”,就如同你怀中藏着一颗摩尼宝珠,你自己不知需要有人指给你看一样。要明白这个“佛性”是众生本有的,只是不认识迷失[
阅读全文]
论“得”与“失”
作者:逍遥禅
觉悟真心本性认识真理的人,明白真心本性的真理是永恒的,无得亦无失;无常变化的财色名利本就是眼醫空华,无所谓“得”,也无所谓“失”!
一心向善的人,用财色名利利益他人,利益佛教事业,名为“布施”。“得”是福报感召,“失”是甘心情愿的布施他人。
迷惑颠倒自私自利的[
阅读全文]
从凡夫到开悟的修行要点
作者:逍遥禅
汇集整理:牛头马脸网友
参究“我是谁”?是禅宗参悟最主要的功课。
“我是谁呢?”关键在于自己的认知量,《楞严经》上说:“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因众生所知量,循业发现,世人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也就是说,自己认了个什么是我,我就是[
阅读全文]
某网友质疑:天天谈见性的高僧(指逍遥禅),连念头什么地方来的不知道,见啥性?逍遥禅回答:你在什么心性境界上看,它就是从哪里来的。。。。。因众生认知量,循业发现。
念头从意识产生的名为“意念”,念头从自心生起的名为“心念”,自性本自具足的“念头”名为自性妙用。。。。。。法无定法,对机而说!若是起了是非对错心,还是自己[
阅读全文]
“唯心所现”与“对境即对心”作者:逍遥禅妄想心,对应妄想执着分别相;心识,对应十八界的六尘相;能见心,对应所见相;觉照心,对应“和光同尘”的光明相;本空心,对应“梦幻泡影”的变化相(诸法空相);觉悟的真心本性(真空),对应真空妙用相。这就是“对境即对心”,反过来也可以说“唯心所现。”逍遥禅作于20210514[
阅读全文]
当你不再依赖外在,你便是一切力量的中心(qq.com)
逍遥禅评论:
慈悲、觉醒、光明、智慧、包容就是佛心的体现,用佛心走佛道才能成佛。
逍遥禅作于20210525
[
阅读全文]
什么是灵觉?灵觉与法是什么关系?个体灵觉如何成佛?
作者:逍遥禅
佛在灵山莫远求,
灵山就在汝心头;
人人有座灵山塔,
好向灵山塔下修。
--------------
心灵的转变(自性迷、自性觉悟、自性圆满、圆融一切):所谓的自心妄想是自心往外奔驰攀缘在六尘假象,认假象为真实,起贪、嗔、痴、慢、疑的我执和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
阅读全文]
七情六欲、感受(觉受和觉知)、觉、觉性的区别作者:逍遥禅凡夫因为属于业报身,业识在六根的作用同时就会产生欲望(六欲),在五脏六腑作用的同时就有七情,因此凡夫基本上都是被七情六欲驱使,执着于六尘假象贪嗔痴慢疑(俱生我执)。。。。。同时由于完全依赖于身体六根(五脏六腑)作用,就会产生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取见五种法执,我执法执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