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作家GeorgeOrwell于1949年创作的“准科幻”小说"1984"是一部震聋发聩的警世名著。在书中Orwell描述了一个未来的人类世界,时间定格于1984,即是1949年发表时未来的35年。书中对未来的预测如此精准,让读者叹为观止。特别是对我这个亲身体验过60-70年代的中国共产党的统治,批斗会(书中每天的“两分钟声讨会“),自我批评会(思想犯罪),全社会的愚[
阅读全文]

最近有机会参观了纽约州政府所在地Albany的纽约博物馆。馆内收藏了一些和美国各族群移民美国的历史收藏。其中有个展柜内的几张老照片讲述了两家犹太人在1911年左右从从乌克兰移民到纽约城的故事.两家人后来成为了亲家,他们的后代将两家人的老照片和遗物赠送给了博物馆.
故事中的第一家我们就叫他T家(Talankers).T家来自乌克兰农村。一家人在1911年从乌克兰乡下来到[
阅读全文]
爱因斯坦是继牛顿之后唯一的超级天才物理学家,他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这么伟大的物理学家,我们很难想象他(更严格的说是和前妻一起)也在地产领域投资业绩颇佳。回头一想爱因斯坦夫妻也是肉体凡胎,也要食人间烟火,用房地产挣点儿外快以补家用完全合理。但和任何投资一样,他们第一桶金从哪来?
故事要从爱因斯坦的第一次婚[
阅读全文]
七十年代没有什么好书读,父亲给我买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记得第六册是关于天文学,第七册是关于气象和大气物理,这两册是我最喜欢的。特别是天文学,看了一遍又一遍。从此种下了对天文宇宙学热爱的种子。以后每当繁星满天,银河灿烂的夏夜,仰天畅望,想宇宙之翰硕,人类之渺小,大千尘世,无数纷争,皆为名利,岂不知,我们费尽移山心力,只是苟且偷生[
阅读全文]
篇五,林彪事件和茶淀干校的结局到了71年夏,老九们在干校已经两年,大家也接受了可能要在干校呆下去的现实。各家都养了鸡,鸭。由于很少有肉吃,小孩子就到河沟里抓些青蛙,小虾,螃蟹填补蛋白摄入。茶淀有不少葡萄园,但夏天收下葡萄来后运不出去(道路很差,葡萄到天津就快成葡萄酒了),所以干校葡萄3分钱一斤卖给大家,几周内吃得胃伤。茶淀585被沼泽围住[
阅读全文]
篇四,干校活动七十年代干校除了抓516,反帝防修,备战备荒外,还时常有出外支持大规模基建。记得有几次全村老九加学生被一起拉到修河的工地挖土修坝。工地应该是潮白新河。60-70年代时毛太祖发令“一定要根治海河”。于是规划了河北几条大河的新入海口。潮白新河是潮白河的入海口。记得应该在汉沽一带挖河。到达挖河工地时只见几万农民工像蚂蚁一样在工作[
阅读全文]
几年前的帖子,加注释,再发一次
太祖本纪,残篇-博客|文学城(wenxuecity.com)
几十年前偶遇一友,于海内欲记百年之事,编文集录,内有一篇名“太祖本纪”,甚爱其文笔犀利,但谨记残篇,现录之。
太祖本纪,残篇(前篇轶)
日寇降,内战起,中正败,太祖封。登红城上,举目四望,勇将无数,意胜霸王。
乃居南海以养性,运筹谋于殿堂。欲占共产国[
阅读全文]
学校的学生人数组成头年变化很大,干校开始时员工们在短时间内被赶出京,拖家带口,农场孩子众多,开了羊圈小学。几个月后,家长看农场内生活条件如此之差,如能找到城里的亲朋好友,老家的爷爷姥爷,把孩子送回城里老家,崭时寄托。几月之内,羊圈小学生员剧减,剩下的几十个没找到地方的倒霉孩子们,重组学校,小班大班合并教学。当时的教学无纲无法,上课[
阅读全文]
篇三,农场众生相几百人在585老改村住下后基本上是过着军营化的生活。记得带队的有军代表。当时正在大抓“516反党集团”。大人们天天开会,小孩子们一开始是集中住在几间监房内,有一两个大人管理。吃饭是到食堂,伙食不好,几周能吃一两次肉。几十个孩子,干校就办了个学校,因为边上是羊圈,取名“羊圈小学”。老师就从家长中找出来。因学校边上是[
阅读全文]

多年前出差首尔,曽写过一篇关于朝鲜王宫的短文,雕栏玉砌汉城阙,香魂玉陨乾清楼:游朝鲜王宫-博客|文学城(wenxuecity.com)这篇就算续集,把所见奇事记下。(1)名花有主,岂容乱栽一天拜访客户,在他们写字楼的门厅内,墙上赫然悬挂,非金非毛,乃天下无人不知的神秘女郎,MonaLisa。同行几位同事无不惊叹,这真是“假做真来真亦假,世界名花满街挂”。(2)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