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又是一年中秋时节。从炒豆沙、制面皮开始,已经做了十多年的月饼,广式的,不过没敢试过转化糖浆,我自作主张地用枫树糖浆混合一点蜂蜜替代,效果还不错,孩子一直都高高兴兴地带到学校当午饭,还分给小朋友吃。 父亲也会做月饼,我很小的时候他做过,青红丝的馅,白色酥皮,后来知道那叫苏式月饼。当时的我实在不喜欢青红丝,只想吃酥皮,可又不能把馅扔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八月的新疆是瓜果飘香的季节,进入九月,家家都还有存货。在琳琅满目的水果中,名头最响的恐怕要算葡萄了。 新疆葡萄有很多品种,极甜的有无核白、马奶子,醉人的有玫瑰香、香妃,药用价值高的有梭梭葡萄(不同于梭梭柴)。不过最实惠、最亲民的还是无核白,个头儿小,一粒粒晶莹翠绿的像绿珠子,熟透了以后微微泛黄、有点通透,甘甜又多汁,皮极薄还没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我在门前与后院都种了薰衣草。其实以前并不钟情于这种叶子发灰、开着不起眼小紫花的灌木,也不习惯它的香气,让我改变想法的是十多年前第一次回新疆时得到的一份薰衣草的精油礼盒,朋友说它是霍城的名产。名产?孤陋寡闻的我却是第一次听说。 伊犁霍城如今以薰衣草闻名,但之前名声更响的是那里的可克达拉草原,一曲《草原之夜》让那渺无人烟之地在全中国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前几天在偶然中读了一遍茅盾的《白杨礼赞》。上学时并不太喜欢这篇文章,也不怎么心仪白杨树,但现在再读,感慨万千,那些笔直挺立的身影显得亲切而遥远。记忆中,在乌鲁木齐的街头没见过开花的树。当然这“花”是我的定义,杨树的花连花瓣都没有,实在不适合放在“花”这一类别中,而且小时候也不知道那是花,只当作颜色发红的小叶芽。以前很多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新疆人爱喝的茶叫茯砖茶,也叫茯茶或砖茶,属于黑茶的一种,是湖南产的,以湖南黑毛茶为原料,全发酵,最后压制成黑褐或黄褐色的砖块的形状,用牛皮纸包装起来,看着就像块砖,闻起来有黄花的清香,泡出的茶水是红黄色的,味道醇厚,也经煮。 砖形的茯茶最早在咸阳制作,据说咸阳的水质与气候最适合茯茶的生产。早在唐朝时,以茶治边的政策让湖南的茶叶进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一直以为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加,心也会跟着变大,现在想来似乎不见得。年轻的时候,甚至直到前几年,都非常喜欢去各地旅游,心里装的是全世界,恨不得行千万里路,看百万种风情。 最早的旅途是从乌鲁木齐到北京的火车,四天四夜,有两三天都在戈壁滩上,长长的河西走廊上见不到一棵树,只有寂寞的电线杆一根一根间隔很远地竖立着,在无垠的荒漠上显示着人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小时候,上学的路上有家维吾尔族人,兄妹俩跟我差不多大,天天在外面玩,我有时跟那个妹妹一起玩。有一天,她哥哥跑过来抢我发卡,那个年代好不容易才有的发卡啊,我生气地在后面追,他有点吃惊我居然动手抓他,闪身挣脱后拿着发卡飞也似地跑了,我恨恨地看着他的背影,心想要是有个哥哥该多好。打那时起我一见到他就给他白眼,但过了些天他就开始没事人似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2)
“文革”期间,时有建设兵团参与的武斗发生,出过人命,基于管理等等原因,加上苏联的威胁似乎已经不那么大了,国家于1975年决定撤销兵团。1979年中越战争开始后,苏联作为越南盟友,集结了大量兵力压近新疆,中苏战争几乎一触即发,相关人员这才重新审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重要性,由王震力主,在胡耀邦、邓小平的支持下,兵团重建。只是此时已是人心涣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8)
新疆是个遥远的地方,远到沿海、内地人感觉不到她的特殊,或者觉得她太特殊;远到快递不能免费;远到瘦肉精和三聚氰胺都不曾光顾;远到三年大饥荒灾害时受影响很小,反而接纳了众多从河南、四川、安徽等地逃荒过来的灾民,也成车成车地救济了旁边的甘肃。新疆很大,大到新疆人到邻县走个亲戚都发怵。新疆地跨两个时区,从东到西的距离是北京到广东的长度,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3)

对新疆人来说,乡愁不是窄窄的船票或浅浅的海峡,而是浩瀚的戈壁滩和长长的河西走廊。不过无论思乡或愁己,都无关乎间隔的宽窄远近,思的都是记忆里的家乡,愁的都是无法归去的苦涩。时间久了,所有的思与愁都印上了酸甜苦辣咸的味道,那就暂且品味那些记忆中的滋味吧。 最思念的是那空气中弥漫着的烤肉串的香味。不管哪个季节,炭火上的肉串滋滋地冒着青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
[16]
[17]
[18]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