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sandstone2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用常识和直觉识别骗局,用冷眼抵制“正能量”。这就是社会觉醒的开始。今天和朋友们聊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根据报道,吴京的电影《再见,坏蛋》上映3天,票房仅24万,排片和票房占比均小于0.1%。猫眼平台甚至没有给它开出预测总票房。尽管这部电影都已经没什么场次了,但上座率还是只有1%。按照常理猜测,即便这1%也不一定都是吴京的真爱粉。吴京给自己投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8月24日是乌克兰的国庆日,在这前后几天里,俄罗斯方面报告了十多个地区遭到大量无人机的袭击的消息。俄方称,已经拦截或击落了约95架乌克兰无人机,同时也向乌克兰发起大规模无人机和巡航弹袭击。与此同时,根据俄方、国际核监管机构与多家独立媒体的报道与核实:俄国的多处关键能源与港口设施因为被袭击而发生了火灾。其中库尔斯克核电站的一台辅助变压器受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主号这边不想放空,正好特朗普选在阿拉斯加与普京搞了一次会面,虽然会面啥也没谈成,但两人的见面地点我觉得选的特别耐人寻味——阿拉斯加,这片曾经属于俄罗斯,后来给了老美的土地。
俄罗斯对土地的热爱举世皆知,普京在此次俄乌战争中更是力图要尽全功,但阿拉斯加这片土地,却似乎就是俄罗斯民族心口上的一块伤疤,与讽刺。它为什么被卖给了美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945年8月5日,美军战机200架空袭日本列岛,继续李梅火攻。8月6日,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枚原子弹。8月9日,美军又在长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弹。爆炸轰鸣,核尘阴霾层层积压,远远望去,日本列岛摇摇欲坠。1945年8月8日晚11时,就在收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具体情报的当天,苏联高层深知时局变化,窃取远东利益已经时不我待,遂立刻撕毁日苏互不侵犯条约,照会日本驻莫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25-08-28 05:03:03)
叫他们看是看见,却不晓得;听是听见,却不明白;恐怕他们回转过来,就得赦免。昨天拉黑了一个读者,因为他的三次留言。第一次是我两年前在一篇文章中聊到基础福利制度的必要性(我并非福利主义者,但认为一个社会中基本的福利保障兜底是必要的),他留言大骂福利制度都是“白左搞出来的垃圾”。第二次是前两天,我在一篇文章中谈到我对目前俄乌战争的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请尊重真正的历史,少一些戏剧化仇恨,多一些理性的怀念和反思。结束这场“情绪盛宴”,让史实来的清楚一点,让和平的声音多一点,让我们好好活在真实与清醒里。影院的“民族秀”开场白暑期档最大热片《南京照相馆》于2025年7月25日上映,票房迅速破9亿。观众在影院里咬牙切齿,看完有人直接站在银幕前号召大家一起默哀。可是你有什么资格号召大家呢[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从《南京照相馆》说南京会战:你能想象,一个贫弱农业国家为抗战求存有多么努力美国华裔作家张纯如写完《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持续深入调查、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然而,越是了解历史太多,每天接触大量日军暴行图文等等,她抑郁困惑淤积难解,竟以自杀告终。为此,我非常理解。长期研读战争史和国际政治,尤其专注南京会战和南京大屠杀这段往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南京照相馆》电影热映,造成两个现象。一个是不成熟的骂与恨。一个是成熟的分歧与误会。其中,当年指挥南京会战的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也为这部电影开篇叙述“逃跑”,于是被人们各种解读,成为骂与恨、分歧与误会深度纠缠的历史人物。其实,为历史或思考、或激动,均与道德无关,纯属认知养成和历史常识的不对等的标志。于是,我想以这篇文章,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引言。历史难免被情绪、立场、价值观等等耽误,如是胡适先生笔下各款风姿摇曳的“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每次出场,总是擦脂抹粉,俗不可耐。其实,极左极右叙事都是擅长将历史“打扮”俗气,却又猎奇、狗血,往往更能够刺激读者偏听偏信,从八卦奇闻中去窥探所谓的历史……前几天,我在《卢沟桥事变88年纪:从冲突、停战、政治博弈、再到全面[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近期,纪念抗战胜利80年之际,电影《南京照相馆》上映,成功卷起一波愤怒,尤其看到很多相关小视频,有很多小孩子看完电影泣不成声,认为南京大屠杀是我们的国耻。然而,南京大屠杀究竟是谁的耻辱?无疑,南京大屠杀是中国历史上侵略者强加我们的一场浩劫。然而,在文明史上,南京大屠杀并非受难者的耻辱,而是日本军国主义作为侵略者、施暴者的耻辱。如论国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