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大瞬间】特刊
《我们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庆
我不是搞政治的料
阮耀钟(5802)
我们念大学时,接受的教育是培养党的训服工具,我努力以党的训服工具要求自己。上大学时,我很积极,大学期间一直担任副班长、班长,大学时入了党。我一直认为没有共产党和毛主席,我这个穷孩子不可能上大学,念书时要好好学习,毕业后好好工作,做党的馴服工具[
阅读全文]
2.14我们学校的“叛国者”
孙进和(6544)
文化大革命的1967年,国内武斗四起,工矿停产,交通阻塞,到处乱成一锅粥。即使如此,国家的秘密警察力量仍然有条不紊地运行着,机警地监视着社会各层,表现出神秘、高效、无孔不入的特点。中国科学院的集团叛国案被神不知鬼不觉地侦破,又不动声色地一网打尽,就是他们的杰作。猎犬就是猎犬,即使[
阅读全文]

直到高一第一学期(1949年秋季),我的课余兴趣还停留在玩儿无线电上。我当时是北京四中的业余无线电小组的“头儿”。小组中有能人。北京的小报上报导过我们小组的活动,特别提到我们去清华大学求教专家,增长我们的无线电知识。恰恰是这个报导,和清华大学之行,使我从“玩儿无线电”上金盆洗手了。
对高中生来说,能看懂收音机的线路图,也能分[
阅读全文]

【科大瞬间】特刊
《我们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庆
2.13致胡庄子的信(摘录)
周平(643)
我叫周平,是原科大雄师的成员之一。圣诞节前我们收到了挚友华新民送来的刊登在《记忆》第39期的,写于43年前的雄师的两篇大字报的原文。这两篇原文出自您保存的一本北京工业大学“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战斗队1967年元月编印的“雄师”大字报选。[
阅读全文]

【科大瞬间】特刊
《我们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庆
"雄狮“案始末与我的遭遇
周平(643)
中国古代有个寓言叫“瞎子摸象”,它告诉人们,每个人都从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观察世界,对于同一事件的看法和观点截然不同。最近看到姜文先生描写文革的大作《阳光灿烂的日子》,他说[
阅读全文]

【科大瞬间】特刊
《我们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庆
走出困沌──我的文革经历实录
江明德(626)
前言
一.我在文革中的几张大字报
二.从“十二月黑风”到科大雄师
三.半步桥的日子
四.陶然为邻
五.放回科大
六.陕南岁月
七.走出困沌
后记
附录
前言
七十多岁的人谈个人经历,文革应该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而对我来说文[
阅读全文]

【科大瞬间】特刊
《我们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庆
科大硬汉张腊狗
刘祖平(624)
张腊狗遗像
几十年了,每当与科大校友谈起文革那痛苦充斥、卑劣横行的十年时,也会提到人性善良正直的一面在灾难中发出的光芒。这时候常提起的名字中往往少不了他:张腊狗,一条中国科大的硬汉,一个侠骨柔[
阅读全文]

【科大瞬间】特刊
《我们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庆
宣亚静文革二三事及东风战斗团始末
谢文梁(6566)
从昨日早上闻知老书记宣亚静不幸去世的消息,内心很不平静,难免想起近五十年前的许多往事。
宣亚静是浙江绍兴地区的诸暨县人,说话一口绍兴腔,而且为人随和,我一进科大就认识了这位老乡。
1966年12月上旬,我从延安回到北京的科大校园(此前与[
阅读全文]

中国科大的”雄狮"和“井冈山”
忻鼎亮(645)
在以往文革回忆的资料中,每谈到1966年“十二月黑风”,多数人都认为是指“联动”发起的炮打“中央文革”的一系列事件,其实这一说法是不完整的。大约在那年11月,起初追随中央文革的造反派中已有一部分人对这个“救世主”产生了不满,私下里议论不断:“中央文革比那些老干[
阅读全文]

我遭遇的“反标事件”
谢文梁(6566)
1966年开启的文革运动,是“触及灵魂的大革命”,也触及到了我的灵魂。至少在运动初期,我也跟多数同学一样,主观上是想紧跟形势,做个积极分子的。工作组进来以后,我们656年级也要成立“文革小组”,每班推选一个人,我被选中成为“年级文革小组”的成员。
按理说,作为年级文革小组成员,在旁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