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游子

久识文学城,才有时间整理文字。愿与诸君共享浪花,慰藉游子之意
个人资料
博文
(2022-01-31 21:16:15)
出差住过的旅馆在城中我见到某笔友写她在国内外企工作时出差酒店遇到的尴尬事儿及头一次公事醉酒的尴尬事儿,我直觉是同龄人,我也有类似经历,小述如下(不知是年龄大了还是怎么,这些陈芝麻烂谷子都泛起来忆起来了,城友就好赖听我絮叨絮叨吧):她讲的夜遇联防队员的事儿,我也遇到一回(当时的时代特色吧)那是我九几年我旅行结婚去上海那回。我们刚到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2022-01-31 18:59:10)
也谈《爱情神话》我昨晚刚看过这部片子。整体感觉挺好的,爱情神话也好,中年人的神话也好,有烟火气,有智慧有中年人的计算和考量。我隐约觉得,恐怕中国之内,只有上海才有有这种小资--小布尔乔亚的气场和氛围。1843年上海开埠,到1949年,多少外国人外国公司带去的欧式的生活方式和思潮对那里的人事有影响。再嫁接到1976年以后,上海有多少留洋驻洋的侨眷,多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22-01-30 14:51:39)
大过年的,其实不宜说不和谐不团结的事儿跟人儿,但人静下来时,免不了琢磨事儿,就想那里写那里呗。我有几个亲近些的女朋友,认识八九年了,一直相熟来往着。一个是A,简单直爽型,一个是B,深沉含蓄型的,一个是我,神经大条型的。大约半年前,B突然打电话给我,告诉我她和A要绝交,严肃极了。我听明原委,劝了半天,也没劝和,还把大姐B似乎给得罪了,觉得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2-01-30 13:55:50)
城内笔友年菜记忆层出不穷,韵味无穷,其实是对幸福的回忆。 林林总总之间,我也忆起两次在外旅游过年的春节记忆,杂陈如下: 约二十年前,有一年春节前,我特希望能到陕北榆林老家去故地重游一次。争取再三,终于成行。那一年是西安到榆林的火车刚通车的一年。我们购买了西安直发榆林的普通卧铺车票,于大年初二从西安出发,一路向北。火车过了延安市,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2-01-23 17:11:43)

我原先觉得阿斯托瑞亚是白人的老窝子。近日因参观博物馆顺路逛了一下,发现其实是个fancy有趣的区。那天我们连逛带吃,走了许多店子。头一家是地中海食杂店。店子挺大,有二百多平米。许多希腊料理的原料。如冷冻的菠菜奶油派。各种新鲜调制的涂抹蘸料,有种类丰富的各色农产(各种米。各种豆子,小杂粮,依稀仿佛闻到地中海流域温润的空气,以及煦暖的阳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今日得空参观了久已慕名的纽约电影影像博物馆。收获颇多。赘述如下: 纽约影像博物馆是位于纽约阿斯陀瑞亚区的一家有关电影及动画电影相关知识及史料的专门馆。 它不是按时间顺序来布展,而是按照专题布展的。我共看到:动画电影展,木偶戏电影展,荧屏背后——装置布景服道化展,老电影物件站——杂志,玩具,衍生产品展,老游戏机展,及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2-01-19 18:16:30)
阿波罗剧院我原来听说过纽约哈莱姆区阿波罗剧院好几次,那是个文化符号般的存在。在美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中我无意中听到了一个喜剧演员以在阿波罗剧院演出为荣的故事,背景是1950年代她的高光时刻是在阿波罗剧院的舞台上。一个非洲裔美国人主导的喜剧舞台,她(白人)想用她的幽默赢得一个夜晚。我知道了著名的爵士乐手都在那里演出。1960~1970年代的摇滚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2-01-19 17:22:12)

昨天,我读了2021年12月27日出版的一期《纽约客》杂志。由此引发我对白色声音(美国纽约主流声音)的引申意和扩展意予以思考,并努力去除杂质,探求华裔美国人的声音走向。首先,它是一本文学杂志。它主要针对纽约市正在发生的文化现象。它有几篇10000字的文章,很充分地表明作者的想法。通常我不能100%理解他们在说什么,一般大约70%能懂。但是这期杂志较轻松,它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2-01-13 18:00:14)

祝大家新年快乐!多多创作各种形式的作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2-01-13 17:34:05)

上面一下老艺术家的虎,和小艺术家的画虎。顺便想象一下画家的个人状态。老画家像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小画家则生机勃勃,活力四射。状态不同,画的虎也不同。画为心声而已。权当乱解。莫见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26]
[27]
[28]
[29]
[3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