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动的心

本来只是给国内亲友写点东西,不想屡屡被封,既然已写了,找个地方与同好同赏。
个人资料
博文
(2021-06-21 07:21:07)
当北京处于僵局的时候,其实还是有一些人试图打破僵局。这应该主要是由四通公司在后面运作的,以前赵紫阳的智囊团:三所一会,可能不少人已经在另作打算了。学生也开始走向社会,号召全民罢工,罢市,可惜在社会上反响不大。我知道的有北京学生去首钢,武汉学生去武钢等等,但都收不到回应。当然,这有其社会原因。共产党对学生闹事的容忍度比较高一些,但对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2)
(2021-06-17 07:02:23)
从北京回去后,自然需要一直关注北京的消息。当时没有互联网,所有的消息都靠人员流动传递,我们当时的信息交流中心就是我们学校大门口,每天青年教师都在这里交流听到的信息。还有就是城市的中心广场,那是全市人民聚集的地方,各路人马都在这里,肯定其中不乏政府派来的便衣,经常可以看见各式争论。我也经常跑到广场去听听有什么新消息,有时也与别人争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2021-06-13 20:00:55)
戒严部队被堵之时,就是广大学生开心之时。当时高自联号召外地学生进京,让我想起古时各地诸侯勤王的举动。于是各地学生从全国涌向北京,这时火车进京都不要票了。全国高校都放假了,但我们当老师的虽然没事干依然还得坐在办公室,但我们谈论的也都是关于学生的事情。我当时也忍不住想去北京见证一下历史,于是就趁有一天不用去办公室报到,也乘上了去北京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5)
(2021-06-04 15:33:43)
过去31年我从来没有为六四写过任何东西,不是我不关心这事,而是痛太深,不想触及。但今年维园的燃了30年的烛光熄灭了,去年虽然港府禁止了集会,但在64当晚仍然有上万人去到维园点燃了烛光。今年形式更加险恶,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我觉得今年我应该写点东西为所有死者,也为所有当年参与,关注过的人们,既然他们想让我们遗忘,我们对抗的武器就是不断地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文革中国人普遍对世界的认识是与世界脱节的。当然当时外界对中国的认识也是及其有限的。当时的中国有点类似于一个与世隔离的孤岛,虽然听说过外面的世界,可是大多数人却无缘接触,只能通过政府的宣传来了解外面的世界。当时我们听得最多,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劳动人民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至于这三分之二到底包括那些国家的人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我一直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讲过话,别人在讨论打疫苗时我从不发言。因为我认为这就是一个风险管理的问题,自己的事自己负责。我认为这也应该是保守派的共识。但最近看见不少群里为疫苗的事争吵不休,所以我也决定发表一点看法。 当然,从纯粹科学的角度看,任何一种疫苗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需要考虑的是预防效果的好坏。所以如果没有副作用的考虑,肯定是接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0)
文革中经常举行一个活动叫忆苦思甜。其主题就是宣扬今天的生活如何好,以前,尤其是所谓旧社会的生活如何不好。至于这个活动的频率,我就记不太清楚了,反正是过一段时间就会来一次。这种活动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邀请贫农老大爷或老大娘给大家作报告,讲讲旧社会如何吃不饱,穿不暖的事情,然后宣传今天的生活如何好。这种演讲通常都是俗套,没有什么好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们小时候还有一个今天看不到的街头景象:小人书摊。就是有人将连环画书在街头摆摊,小孩子可以去看书,我记得价格是一,两分钱看一本书。大概是比较薄的书是一分钱,多数是两分钱一本。当然,这价格是由书摊老板定的,但如果你觉得这本书不值两分,还可以跟书摊老板讨价还价。所以我们那里放学之后,就可以看到每个书摊的周围都是一群背书包的小孩坐在那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很多人感叹世风日下,怀念当年夜不闭户的日子。文革我们那里确实是夜不闭户,家家夏天都敞门睡觉。一是因为天气太热,没有降温设施。当时连电扇都没有,关上门睡觉实在受不了。另外家家都没有值钱的东西,当时我们小孩子去邻居家都是随便进出,从来没有要敲门,或者避嫌的概念。如果一个陌生人进来,肯定大家都会盘问一下。所以的确没有锁门的必要。但当年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文革一开始就要砸烂公检法,所以文革期间整个公安部门相对来说出于一种弱势地位。当然,公检法从来没有完全失去作用,只是相对于其它时代权力弱化。就像前面提到过的,文革初期北京红卫兵到处打死人,当遇到一位小业主不堪受辱,奋起反抗,打跑了作乱的红卫兵。这个时候公安机关出手了,将小业主抓来枪毙了。但总体而言,当时公安机关在生活中的存在感较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