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墨脉】
听众们都习惯了霍尊的通俗演唱版。这首歌还有其他一些版本:李玉刚的京剧版,霍尊与张也的男女声二重唱版。张也足足比霍尊高了八度!
正因为听了二重唱版,才知道用不同的方法演绎也各有味道。
我觉得自己是不是也可以翻唱一版?但找遍了所有伴奏,都是霍尊版,而他的原版伴奏则是消音版。如果按照张也的高八度唱法,独唱显得太突兀。
[
阅读全文]
最近有时看视频,发现SharaLin的视频还是很有意思的。主要风格之一就是一人一个乐队,看看吧:)感觉她那个设备真心不错。:)[
阅读全文]

最近因为需要,又把N年前写的博士论文大概读了一下。发现自己当年虽然打了不少游戏,看了不少小说(没有泡妞),但是还是干了一些事情的哈:))最后有一篇主要的文章发表在业界也算是顶级的会议里面,然后又收录到了期刊。这么多年来,每年都有好几十的引用率,居然也没有下降多少想起来更早在国内读书的时候,有时去读书馆看英文期刊。经常看到有些带着作者[
阅读全文]
最近小家伙开始上中文课了。以前3,4岁的时候去过双语中文学校,但是后来去了纯英语学校就很少说中文了。这一阵终于忍不住给报了一个中文班,小家伙跟着老师读短诗,还是挺有兴趣的。:)不过发音实在不标准,就是和以前电视里看到的老外说中文一样==我在旁边强忍着不能笑,估计老师也忍的很辛苦。:p不过总体还是说的不错的,慢慢来吧==[
阅读全文]

最近一边刷题,一边帮人做伴奏。时不时的脑子就会乱窜,发现这钢琴谱和计算机程序还挺像的。最明显的一点是:琴谱和代码都有两个功能,一个是给机器跑的,一个是给人看的。所以琴谱和代码都有两个特性,正确性和可读性。差的代码只能保证正确,机器跑完结果是对的,但是人看起来很累,不好维护。差的琴谱也是一样。以前刚学的时候,老师让我把那些见过的钢琴[
阅读全文]
本来要睡觉了,看到城头这篇忍不住评论一下。顺便也放在自己这里。:)首先,确实旋律很大一部分几乎一样,就算不是抄袭,也至少是侵权了。其次,真实情况大概有两种可能。一种就是明目张胆的抄,觉得不会被发现。不过还有一种可能是无意撞车了。撞车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独角戏》的作曲者压根没听过《他不懂》,就是那么巧想了一段一样的。鉴于《他不懂》[
阅读全文]
最近看了架子鼓教学之后,实践一下。曲子是陪衬,重点是鼓点。:))[
阅读全文]
一、创作背景:
“创作”两个字感觉很高大上,其实就是想起来然后弄出来一段曲子而已。曲子是纯音乐,没有歌词。本身结构是按照流行歌曲的一般结构来写的。主歌,副歌,再加上点前奏,间奏和尾声。主歌(第一段旋律)是一天半梦半醒的时候突然有了一点灵感,然后手机录下来。后来对着电脑写了副歌(第二段旋律)。主要想表达一种比较寂寞无聊的心情。[
阅读全文]
查了一下,上次两百斩是快两个月前。2个月做了200到题,平均一天3道多一点,还是比较慢的。==!!想当初领导刚开始要求做四百题的时候,心里是一万个不愿意,感觉都一把年纪了,为啥还要和当年考大学,考GT一样辛苦呢。不过也没有办法。拖拉了这么久,居然也做到了四百,还是有点成就感的。:))其实还是有点偷懒的。四百题里,难度中EASY,MEDIUM差不多一半一半,HAR[
阅读全文]

一直觉得DRUMSOLO很酷,而且经常被发现FANCY,超快,超响的SOLO吸引。不过这个视频纠正了这些错误观念主讲人是一位四届格莱美奖得主。他讲的有些观念在一般的作曲文章里也听过。发现提问/回答。音乐好像说话这些经典的说法在哪里都适用。在敲鼓时也是一样。另外就是要讲一个故事。随机开头之后,到底前面一段是变成一个真的动机,还是停留在随机乱写的地步就看你后面[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