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队

一介教书匠,酷爱自家乡;寓居多伦多,桑梓永难忘。
个人资料
博文
第十五篇从立三路线到王明路线 第一章团结白区党 一九三一年一月,中共四中全会压抑了立三路线,也严重的打击了一班反立三路线的老干部,并使米夫的党徒陈绍禹等掌握了中央的领导机构。陈绍禹(即王明)等这些留俄学生中的布尔什维克,受着莫斯科政治气候的影响,经由米夫的直接领导,在中共内部首先推行阴谋诡计的两条战线的斗争,既反对左倾的立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三章斯大林与立三路线 斯大林独裁权力日渐膨胀的结果,让共产国际完全成了其御用机构,这在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时及其后尤为显明。共产国际初期的理想主义是褪色了,它为苏俄的需要所左右,它对中共的领导,更是随着莫斯科的政治气候而摇摆不定。 我前面所说过的罗明那滋与鲁易门,在中国的蛮干行为,和米夫顽强的控制中大和中共的手段,都不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二章中山大学风波 共产国际得到苏俄政府的协助,将训练各国共产党干部一事,当作是一项重要工作;特别重视训练中共干部。早在共产国际成立之初,莫斯科就设立了一个东方大学,训练亚洲各国和苏俄境内少数民族的学生。一九二一年东方大学设立了一个中国班,学生全是由中共选送的党员或团员。最早的学生为刘少奇、彭述之、罗觉、卜士奇、袁达时、任弼[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十四篇在莫斯科 第一章中共第六次代表大会 一九二八年五月下旬,我经大连、哈尔滨,偷渡过满洲里边界,进入苏俄境。在共产国际所设立的边境接待站里,我办理了必要的旅行手续。全程约两个星期,便从上海到达了莫斯科。从此,我在莫斯科逗留了两年半,直到一九三一年初,共产国际因为要纠正中共立三路线的错误,才派我回国。我在这里,仅追述我在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二章蛰伏八个月 我返回上海,渡过近八个月的地下生活—一九二七年十月至一九二八年五月,这是一段够苦闷的日子。我为中共的挫折而伤感,也为我个人所受处罚而不平。我是党的创始人之一,我爱党,也许是逾(yú超过)于别人的,我不得不反对瞿秋白的盲动主义;我老在逃避警探们的追捕,任何活动都受到限制,因此心绪和生活都极不安。一直到一九[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十三篇从机会主义到盲动主义 第一章南昌暴动 至此,我们已经断定国共合作完全破产,中共也濒于支离破碎的边缘;但问题是中共今后何去何从?值得大书特书的是中共经由南昌暴动,竟转入到苏维埃运动时期。更不幸的是整个苏维埃运动的思想和实际都不适合于中国革命的需要,中共也从此堕入了左倾的歧途。 总结国共合作时期的历史教训,许我这样说,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六章国共决裂 在蒋介石和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围攻之下,中共内部又矛盾百出,劳资间的冲突,地主与农民间的斗争,中共与国民党左派以及军人间的意见分歧,和中共内部的混乱等等,逐渐把中共推到了分崩离析的地步。于是,国共全面分裂,工农运动普遍遭受镇压,所谓武汉左派政权不久也在宁汉合流的运动中,宣告瓦解。这一切在中共看来,是一九二五至二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五章中共内部的混乱 武汉时期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参加者,意见纷歧,陷于极度混乱的状态。我一直主张中共中央迅速迁来武汉,集中到一个主要地点来,也许较易于求得内部意见的一致,借此可以强化中共的领导。不料后来事实证明绝非如此,从莫斯科以及从上海来的那些共产要人们,竟是各有一套想法,这就走到“梢公多了会翻船”的境地了。我在前面已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四章农民运动 武汉时期,中共在农村中的活动,是自下而上的,燃起了农民斗争的烈火,其中以湖南的火势为最猛烈。 中共因为缺乏这一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在发动之初,领导的步骤颇不一致,运动开展以后,也无力予以控制。因而农民运动,竟成了摧毁国共合作,瓦解武汉证券的一个主要因素。 中共内部在这个问题上的争论点,并不在农民斗争应采取激进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三章清党与宁汉对立 武汉南昌间建都之争迅即转化为军权与党权之争;接着又激荡成为蒋氏所领导的反共阵线,与武汉所领导的反蒋阵线的对垒。这个剧烈的斗争形势演变的结果,是蒋氏逐渐占了上风,武汉则相形见绌。因为蒋氏不仅握了兵权,而且获得旧社会保守势力的支持;南昌克服之后,显然又得着外力的支援。而武汉的反蒋阵线却具有先天的不稳定性,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36]
[37]
[38]
[39]
[4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