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队

一介教书匠,酷爱自家乡;寓居多伦多,桑梓永难忘。
个人资料
博文
第九章毛主席派我们去四川种试验田 1、大跃进中的中南海炼钢炉 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后,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在中南海里也不例外。刚刚从“八司马事件”中被毛主席解放出来的我们,那更是热情高涨,干劲冲天。我们响应党中央大炼钢铁的号召,夜以继日地在中南海里垒起了炼钢的“小高炉”。那个时候,在中南海里面一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八章整风、反右派运动中的中南海“八司马事件” 序言 中南海的“八司马事件”始发于1957年春的整风运动期间,延续到嗣后的反右派运动中,直到1958年5月才告结束。这个发生在毛主席身边,而毛泽东直到最后阶段才知情并加以解决的政治事件,具有非同小可的政治含义。它决不只是“八司马”遭受何载他们的打击报复这么简单,而是反映出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七章反右派运动的起因、扩大化和后来的平反 1.反右派运动的起因 1956年秋在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出现的“匈牙利事件”和“波兰事件”,对我们这边的影响不可小视。不能否定,解放才几年,一些党的干部身上滋生了很严重的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作风,群众意见不少也不小,社会矛盾积累了很多也很大。群众意见和社会矛盾不能坐视不管,否则一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六章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号召全国人民帮助党整风 新中国开头几年,因为毛主席没有离开第一线,走得是很踏实的:土改、合作化、三大改造,一步一个脚印,到1956年初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大业初见曙光。 不料,1956年初国际风云突变,2月24日,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闭幕之前,作了一个关于斯大林错误问题的秘密报告。这个报告虽然没有向苏共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五章高层争斗惊心动魄 1.关于“高、饶反党集团”案 毛主席的治国思想里有一条是很坚定的,那就是中央集权制。他赞成秦始皇的郡县制,不赞成分封制。新中国中央政府已经建立了,如果再长期在各地有中央的代表机构,那就等于是有一个大中央,几个小中央了。1951年毛主席顺应农民搞合作化的要求,提倡农村合作化,有的中央分局就公开发文件反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四章为主席处理群众来信来访 群众来信也是主席掌握全国民情、政情和社会整体状况的途径之一。刚进北京城的时候,还没有群众来信,但不久就有了,只是不多,秘书室安排一两个人专门处理就行了。随后是激烈增加,原来一两个人能处理的,变成十几个人都处理不过来了。于是,田家英、彭达彰他们就开始把来信按性质分出反映类、求助类、控诉类、建议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三章校对《毛泽东选集》和收发 1.《毛泽东选集》编辑立项 我丢掉管理毛主席的图书这个工作不久,田家英就叫我参加编辑《毛泽东选集》,具体是做校对和收发。 毛主席在1949年12月底到1950年2月第一次访问苏联期间,就和斯大林商量过出版自己的选集的事,回国后不久就打算让秘书室开始整理编辑《毛泽东选集》,后来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毛主席无暇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二章为毛主席读报、摘报、管理国书 1.为毛主席读报、摘报 建国之初,百业待兴。全国各地的报纸和群众来信都是毛主席了解和掌握全国形势的重要途径。毛主席日理万机,全国的报纸、全国各地的群众来信都送到中央来,他没时间、也没有必要都亲自看,就让田家英、彭达彰他们看了摘出重要的东西再给他看。他们二人忙得不可开交,报纸一多,也看不过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二部分在中南海工作的日子 第一章中南海政秘室见习秘书 1.录取与报到 在中央劳动大学(后来的中央团校)学习时,我是十七班三组的党小组长,列席班支委会。韩彬和陈伯鸿是两位班副主任,分别兼任班支部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毕业前夕,中央劳动大学应中央要求决定选送几个人到中南海毛主席身边工作,韩彬和陈伯鸿两人推荐了我。有人推荐还不够,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三章迎接解放:从上海人民的保安队员到中央团校的青年学员 1949年初,上级党组织提出,由于南洋模范中学是上海的名校,社会影响很大,必须要调一些地下党骨干成员进去加强党的力量,让我和瞿云宝报考插班生,进入南模。同时,由于郊区真如镇市立中学那里是解放军从铁路线进入上海的必经之地,让我们的组长刘伯瑞去真如中学开辟工作。这样,我们原来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