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队

一介教书匠,酷爱自家乡;寓居多伦多,桑梓永难忘。
个人资料
博文
第十八章调《红旗》杂志社和参加通县的“四清”运动 1.调入《红旗》杂志社 1964年夏,我评李秀成的第二篇文章《怎样对待李秀成的投降变节问题》写出之后,康生告诉我,他本想调我到他们的反修写作班子去的。可他正打算向中央办公厅管人事的龚子荣要人的时候,陈伯达却抢在他之前,向毛主席提出调我到《红旗》杂志社去。陈伯达是以当前史学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附录:评李秀成自述 并同罗尔纲、梁岵(hù 多草木的山)庐、吕集义等先生商榷 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将领忠王李秀成,在1864年(同治三年)7月22日被曾国藩的军队俘虏了。他在敌人的囚笼里写了一个自述。这个自述,从它的史料价值来看,无疑是极其珍贵的;但是,从它的根本立场来看,却是一个背叛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十七章《评李秀成自述》的发表前后 1.我为什么要写《评李秀成自述》 1962年底,在我担任《群众反映》主编的时候,我从主席的阅读书目里,知道了他在看太平天国方面的书,于是我也把它找来读了,其中有吕集义编写的《李秀成自述》这本书。 在吕集义的书里,他把李秀成在囚笼亲笔写下的自述的原件,用照相版放在书里面。“李秀成自述”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十六章调后楼研究室和去唐山摘四清试点 1.从《群众反映》调去后楼研究室 杨尚昆对我主编的《群众反映》,一直都是意见很大的。尽管他有时也经常会找我刊登一些批评他所不喜欢的人的东西,但他总是担心我会给他捅出娄子来。特别是因为葛慧敏的事情,搞得他和谭震林的关系很紧张。后来在关于“包产到户”的群众意见专辑问题上,他和田家英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十五章(1962.4.20~10.24)日记残页 我在中南海工作时,有个随手记日记的习惯,虽草率、随意,不连贯,散乱错杂,但真实、私秘、便于翻查。可惜这些日记多在文革受审时失落了,也许被有心人收存起来,或者当作废纸处理了。只有1962年4月20日—1962年10月24日的日记残页,在我1986年出狱时夹在归书中退还给我了。 写残页中日记的时候,我正在秘书室主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十四章北戴河会议反对“包产到户” 和八届十中全会重提阶级斗争 1、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的一些情况 1962年7月25日至8月24日,中央在北戴河召开了工作会议;紧接着,8月26日至9月23日又在北京举行十中全会的预备会议。田家英参加了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 那时从北戴河到中南海有直达的班车,所以他常在北戴河和中南海两头来回跑。8月25日和26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十三章七千人大会及党内的两条道路斗争 1、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 就在我主办《群众反映》后不久的1962年1月,中央召开了七千人大会,龚子荣通知我以《群众反映》主编的身份,列席参加这个大会。 七千人大会的主会场在中南海的怀仁堂。第一天在大会上讲话的是刘少奇。不过刘少奇那天在大会上只是做了口头讲话,他代表中央向大会做的报告,是事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十二章天津调査和主办《群众反映》 1、随陈伯达、田家英等到天津搞工业调查 1961年国民经济调整已经取得很好效果,毛主席亲自主持制定的《农村六十条》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由于纠正了“一平二调”、“共产风”的错误,建立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基本经济核算制度,保障了人民公社的健康发展,农村的形势逐步好起来了。这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十一章去二七机车车辆工厂劳动 1、毛主席和人民一起度过困难时期 1959年下半年我还在四川农村的时候,就发现粮食的供应已经很紧张了。我发现,就是在天府之国的四川,当时的粮食供应都有了问题。但是我觉得,四川的人民真是伟大,尽管他们自己的粮食很紧张,我亲眼看见他们还是用“鸡公车”,驮着粮食一车一车的往火车站运,去支援更缺粮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十章我所知道的庐山会议的若干情况 1、李井泉受到了毛主席的批评 田家英在庐山会议后告诉我,毛主席把我们送上去的《关于四川新繁县生产真相的报告》看了好几遍,批示将它作为庐山会议的会议文件印发下去。关于我们种试验田的报告主席也认真看了。然后主席就把李井泉找来。毛主席找李井泉谈话时,田家英也在场。主席问李井泉:四川粮食食亩产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