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坑以害人利己是美国的传统,也是美国的长项。例子就不用举了。
有意思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给中国挖的一个坑,正在一步步地吞噬美国。
这个坑就是台湾。
这个坑里挖出来的土,都给中国垫脚了。
这些土腾出来的坑,都没到美国腰了。
就说最主要的两次。第一次,中国本来要解放台湾。朝鲜战争爆发,美国阻止中国解放台湾,并在朝鲜登陆,对中国[
阅读全文]
小英很有可能是潜伏在台湾的共谍。而且,不是为了台湾,而是为了中国的全球布局。
为啥?
因为中国的发展,从长远来看,不是台湾回归不回归的问题,而是在全球建立影响的问题。
在美国建立的秩序之下,中国谋求全球性影响显然受到太多束缚,几乎没有空间。政治上不行,军事上不行,金融上不行,经济上依赖美国,听美国的话,还是不行。
要改变这些,就[
阅读全文]
为啥俺说中国人的思维多了一层?
因为中国人不纠结男女差别相。
咋能做到?
因为中国人的思维中有这样一层,或者说这一层非常明显。
说英文的人咋做不到,或者说咋走到今天这步田地?
因为他们的思维中没有这样一层,或者这一层太弱太薄。
比如第三人称。无论有没有实际意义,英文都要标性别。这样搞,有时候固然更清晰,但有时候也造成不必要的麻[
阅读全文]
旧贴改发:
《西游记》第三回:“(孙悟空)念动咒语,向巽地上吸一口气,呼的吹将去,便是一阵狂风,飞沙走石,好惊人也!”
第六八回:“(孙悟空)朝着巽地上吸口仙气吹来,立起一陈旋风,将人都吹散。”
为啥向巽地吸气会产生风?因为巽就代表风,巽地就是风起之地。向巽地吸气,就是吸风气,再吹,当然就吹出风来了。
按道理,吸一口气[
阅读全文]
整体生存能力取决于整体的资源配置能力。比如教育,全民素质高整体的生存力就高;科技,普及度高整体的生存力就强;医疗,一样;福利,一样。好的方面都一样,普及度高,整体生存能力就强。
在这个意义上,整体生存的问题就变成了资源配置效率的问题。
资源配置效率高低又跟配置成本相关。成本高的,配置效率相对低;成本低的,配置效率相对高。
配置成[
阅读全文]
换个好玩儿的题目吸睛用:)
看雪莲贴引起的关于民族主义的讨论,又看到匹兹堡大学搞了个guideline造了个新词,Yinz,说是为了消除可能的性别歧视或者因为性别指向而引起的不适。这两个帖子让俺想到了牛何以为牛贴。
这些不同的问题,都可以在语言层面找到对应。
俺以前也搞不太清中华民民族是啥意思,明明是56个不同的民族,咋能整成中华民族。直到看到这个纲领[
阅读全文]

96年收台湾,现在回头看,应该是弊大于利。台湾有优越感,不服管;国际上中国处于仰望期,也经不起外来压力。
现在呢?现在好多了:)
欧美替中国着想,把问题都解决得差不多了。
1.欧美刮大陆的油,反被大陆借机使经济高速发展,台北只能媲美大陆二线二流半城市了。台湾的优越感没了。
2.欧美利用二鬼子心理在香港作乱,又被解决了。以后台湾的这条路也[
阅读全文]
所以他们创造宗教,维护宗教,一个又一个。
他们需要的其实不是宗教,而是一个超强的力量,然后把这个超强的力量据为己有。
现代科学产生以前,这个超强的力量是传统宗教。
现代科学产生以后,超强的力量就是现代科学。
于是,很多信仰传统宗教的人转过来拥抱科学,宣称与宗教绝裂。
而实际上,他们依然是在信仰,而且信仰得依然机械,狂热。只不过,[
阅读全文]
表现就是结论比探索精神、求证精神更重要。
维护现有结论的权威性比质疑现有结论的权威性更重要。
典型的迷信型教徒特征。
[
阅读全文]
芝诺引人思考动的“静”的一面。对于观察方式与结论的关系的思考,被又是数学又是物理的引伸玩坏了。
那么反过来看,静的东西,是怎么体现出动相的?
看动画片时,里边动的人物与动物真的在动吗?
没有。
动是多帧静图以一定的速度连续播放产生的视觉效果。
如果人的视觉可以捕捉更快的速度,那么正常播放的“运动”就不过是一幅幅静图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