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文:吴念真诵:清印
阿照跟她的爸爸一点都不亲,就连「爸爸」似乎也没叫过几次。这个爸爸其实是她的继父。妈妈在她四岁的时候离了婚,把阿照托给外婆照顾,自己跑去北部谋生。阿照国小二年级的时候,妈妈带了一个男人来,说是她的新爸爸;不过,她不记得那时候是否叫过他,记得的反而是那男人给了她一个红包,以及她从此改了姓。改姓的事被同[
阅读全文]
题记:南方的雨滴
山涧的溪水,前赴后继
向着圆圆方方的山石,撞去
在斑驳的阳光里
散了自己的身体
化着一道晶莹
钻进岸边的草地
绿了草儿,红了花儿
把翠绿的气息,藏进云里
风来,随风飘去千万里
带上高坡上盛开的花香
捎上海燕衔来的夏的绿意
在南方的那片柳树林
落下了清幽的雨滴
绵延的雨丝,[
阅读全文]
《稀粥南北味》文:张抗抗诵:Bobo
稀粥在中国,犹如长江黄河,源远流长。
稀粥对于许多中国人,亦如生命之源泉,一锅一勺一点一滴,从中生长出精血气力、聪明才智,还顺便喝出来许多陈规积习。
少年时代在杭州,江浙地方的人爱吃泡饭。把剩下的大米饭搅松,用水烧开,就是泡饭。泡饭里有锅底的饭锅巴,吃起来很香。佐以酱瓜、腐乳和油炸蚕豆,[
阅读全文]
《你的耳朵特别名贵》文:余光中诵:Bobo
七等生的短篇小说《余索式怪诞》写一位青年放假回家,正想好好看书,对面天寿堂汉药店办喜事,却不断播放惑人的音乐。余索走到店里,要求他们把声浪放低,对方却以一人之自由不得干犯他人之自由为借口加以拒绝。于是余索成了不可理喻的怪人,只好落荒而逃,适于山间。不料他落脚的寺庙竟也用扩音器播放如怨如诉[
阅读全文]
《从容淡定》文:骆爽诵:王凯
速度越来越快的世界,人的节律也变得越来越快。开车要快,不快就堵在路上了;上升要快,不快就老了;成名要快,不快就过期了;积累财富要快,不快就成了穷人了;电脑的运行速度更是要快而又快,CPU要快,光驱倍速更要快……有什么要慢下来的事情没有?
从容淡定已经成了一种奢望,一种难以达到的大境界。
在现代都[
阅读全文]
《红木的嬗变》文:蒋殊诵:GoOn
一个院子,一个身着布衫的艺人,沉思在一锅旱烟里。
几个年轻的徒弟,不敢打扰师傅,欢喜地聚集在一些木材前,轻轻触摸,窃窃私语。
几天之后,师傅终于按主家的意愿,在脑子里精心构筑出一张精美无比的明式架子床。甚至,他夜里无法入眠,想象着主家睡在上面的模样。他也曾几次挪动身躯,想象着怎样的睡姿可以[
阅读全文]
《如果有一天最亲的人忘了你》文:蒋勋诵:Bobo
许多身边朋友都在谈老年失智的问题了。
许多年前,失智的现象还不普遍,偶然一位朋友惊讶痛苦地说:父亲不认识他了。
我也讶异,因为一直到老年往生,我的父母记忆都还极好。大小事情都条理清晰,更不可能不认识自己最亲的儿女家属。
但是,确实发生了。我的朋友坐在客厅,许久不讲话的父亲突[
阅读全文]
《小珊阿姨》文:严歌苓诵:清印
小珊阿姨一个人过。一个人去买几两肉,几十根菜,一疙瘩姜大小如足趾。一个人将向里的筋筋瓣瓣剔净,将韭菜一根根理齐,洗个十遍八遍。之后她一个人开始将肉细着均着地剁,剁得缓急有致,听上去像捶小鼓点。于是有人听听便会说:“小珊一个人还不省省心,费那么些事包饺子,不就她一个人吃嘛!”若久不听小珊阿姨的小[
阅读全文]
《一炉雪》文:雪小禅诵:Bobo
2010年8月,我接到写《裴艳玲传》的任务。
那年八月,人生仿佛沉到谷底,握在手中的时光仿佛俱是碎片,片片都能把人扎得疼出声来。
很多时间,我一个人把自己与世隔绝了,不再写一个字。不与任何人联系。每天骑自行车满城乱逛,从天亮到天黑。不知到哪里去,也不知与何人说,真正的疼痛——更与何人说?有些决绝只有[
阅读全文]
《吃相凶恶》文:莫言诵:清印
在我的脑袋最需要营养的时候,也正是大多数中国人饿得半死的时候。我常对朋友们说,如果不是饥饿,我绝对会比现在聪明,当然也未必。因为生出来就吃不饱,所以最早的记忆都与食物有关。那时候我家有十几口人,每逢开饭,我就要大哭一场。
我叔叔的女儿比我大四个月,当时我们都是四五岁的光景,每顿饭奶奶就分给我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