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t

听一段文字,
听一首歌...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2021-07-04 07:10:38)


《仙境》文:李钢诵:麦恬

我似乎总在行走,沿着今生。我预感有一种地带,存在于某个高度,等我进入。它应该拥有蓝色,那蓝色,比海蓝更高,而比天蓝蓝得更深。那高度,当在欲望之上,杂念之外。从那儿飘来的云,视我为一粒灰尘。它已经诱惑我了,虽然它在我视而不见之处。我寻找它,虽然我不知为何寻找,向何处去寻。
我只知道——倘若世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书话琴语》文:黄建华诵:麦恬
读书识字始,书给蒙童的我洞开一天地,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握笔写字,更让我在中国汉字书写辨识的过程中,觅得一乐此不疲且至今不辍的娱乐方式,玩味文字点画结体的变化,从而走进了中国式的对形的观察与思考。
记得第一次沉迷于关于书法的书,是介绍楷书结字法的一本小册子,并时时临写欧阳询《九成宫》。家里老人见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1-06-30 07:30:52)


《谈吃》文:夏丏尊诵:Bobo
说起新年的行事,第一件在我脑中浮起的是吃。回忆幼时一到冬季,就日日盼望过年,等到过年将届,就乐不可支。因为过年的时候,有种种乐趣,第一是吃的东西多。
中国人是全世界善吃的民族。普通人家,客人一到,男主人即上街办吃场,女主人即入厨罗酒浆,客人则坐在客堂里口磕瓜子,耳听碗盏刀俎的声响,等候吃饭。吃完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黄油烙饼》文:汪曾祺诵:Bobo
萧胜满七岁,进八岁了。他这些年一直跟着奶奶过。他爸爸的工作一直不固定。一会儿修水库啦,一会儿大炼钢铁啦。他妈也是调来调去。奶奶一个人在家乡,说是冷清得很。他三岁那年,就被送回老家来了。他在家乡吃了好些小米面饼子,玉米面饼子,长高了。
奶奶不怎么管他。奶奶有事。她老是找出一些零碎料子给他接衣裳,接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水墨文字》文:冯骥才诵:Tony

兀自飞行的鸟儿常常会令我感动。
在绵绵细雨中的峨眉山谷,我看见过一只黑色的孤鸟。它用力扇动着又湿又沉的翅膀,拨开浓重的雨雾和叠积的烟霭,艰难却直线地飞行着。我想,它这样飞,一定有着非同寻常的目的。它是一只迟归的鸟儿?迷途的鸟儿?它为了保护巢中的雏鸟还是寻觅丢失的伙伴?它扇动的翅膀,缓慢、有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七里茶坊》文:汪曾祺诵:姚科
我在七里茶坊住过几天。
我很喜欢七里茶坊这个地名。这地方在张家口东南七里。当初想必是有一些茶坊的。中国的许多计里的地名,大都是行路人给取的。如三里河、二里沟,三十里铺。七里茶坊大概也是这样。远来的行人到了这里,说:“快到了,还有七里,到茶坊里喝一口再走。”送客上路的,到了这里,客人就说:“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七载云烟》文:汪曾祺诵:傅国
[天地一瞬]
我在云南住过七年,一九三九~一九四六年。准确地说,只能说在昆明住了七年。昆明以外,最远只到过呈贡,还有滇池边一片沙滩极美、柳树浓密的叫做斗南村的地方,连富民都没有去过。后期在黄土坡、白马庙各住过年把二年,这只能算是郊区。到过金殿、黑龙潭、大观楼,都只是去游逛,当日来回。我们经常活动的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隐形的父亲》文:子鱼诵:Bobo
1
三十七年前,光棍汉长江在外做工回来,在村口的大柳树下歇脚,刚卷着一颗烟还没抽,就听见一声婴儿啼哭,他转过去一看,一个小行李卷儿斜斜摆在柳树下,蠕蠕动着,他打开小行李卷儿,一个皱巴巴的小脸露了出来,小脸上的小嘴儿向两边撕扯着,一声一声发出猫一般的叫声。
“呦,是个小孩儿!”
他抱起来,本能地往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2021-06-17 14:25:25)


《军长》文:飞花诵:麦恬
她是一朵飞花,无意间飘落到这个世界。
她本不属于这里,她是另外一个世界的使者。
这只是幻想,但是所有人都希望这是现实。
很多人因为她的离去而哭泣。
谁也不知道,在他们哭泣的时候,她已经游过了苦海,在天上微笑地看着他们。
——致彼岸的飞花
“人人在读,行行在转,连大妈和大爷都读哭了,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21-06-15 10:53:43)


《雕匠》文:申赋渔诵:Bobo
1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舜华就是木槿。
木槿长在土地庙的前面。门左一棵,门右一棵。左边一棵的树下,是一口水井,井上的石栏早已被绳子磨出了很多印痕。远村隐隐传来两声鸡鸣,天刚微曦。“咿呀”一声,庙门开了。雕匠拎了一只木盆出来,到井边上,打一桶水洗脸,仰头便看到了木槿枝头刚开的花朵。雕匠这才想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
[31]
[32]
[33]
[34]
[3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