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聊天,讲孩子们和我辈的代沟:观点差别太大.争论的结果是不欢而善.
我个人觉得代沟是个障眼法.给不同的个人见解戴上时代的大帽子.
来个反证法.如果真有代沟,那年代越久,代沟越深.但事实并非如此.今人读古人留下的文字,隔了几千年,依然引起共鸣.区区几十年,哪来的鸿沟?
每个人在这大千世界都是唯一的.经历不同,自然见解不尽相同.分歧是常态.要以平常心待之[
阅读全文]

CDC最近发了消息:打了两针疫苗14天后,回归正常。免戴口罩,但以当地法令为准。
先生上班需戴口罩。回家时脸上两道印子。听了这个消息,自然高兴。昨天去costco买菜,大脑还处在不需戴口罩的想法中,到了costco大门口,大摇大摆地进门,被门口工作人员拦住看会员证。结果他条件反射地从口袋里拿出口罩戴上。costco里好多人也不戴口罩了。
去年疫情开始时,我出门[
阅读全文]
隔壁段阿伯是长子。他父亲去世后,和后母和异母兄弟关系紧张。很早就分家出来单过。段阿伯夫妻养育了三个孩子。为了不让孩子吃苦。孩子成年后,给他们盖新房娶媳妇。如今孩子们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家家有自己的小算盘,闹着要分家。分家时老两口的养老问题就摆在桌面上。小儿子一家要了段阿婆,因为需要阿婆照料一岁的孙子。最后定了每月给段阿伯生活费。段阿[
阅读全文]
这是个发生在八十年代初的真实故事。
街坊王阿姨的大女儿和我是好朋友。我经常去她家玩。她家邻居有个大院子。院子边还种了花,但房子很破。屋子里更是简陋。男的是小学教师。他有六个男孩子:大春,小春,和别的四个男孩。不幸的是他老婆在女儿夭折后疯疯癫癫,到处流浪。有时也会在附近晃荡。孩子们鄙视她。追着骂她疯子。她也回骂。
有一天到王阿姨家玩[
阅读全文]
老大去年六月上班后一直没回过家。冬天我过生日时,老大来电说给我买了生日礼物。不料年底又一轮疫情高峰,只好推迟行程。我问他是什么礼物?他说:"你看了就知道。"
孩子们在家时,我和先生过生日就是出去吃个饭。晚上一起玩牌。他们这些年学会打百分,找朋友,拖拉机,花猪。最后兄弟俩和奏一曲。
春假时,我们北上看他。我都快忘了礼物的事了。结果[
阅读全文]
我开脸书的最初目的是可以看孩子们发的消息。后来孩子们不用脸书,但我因为陆续加了同事,教练,好友,反而用起来了。以前偶尔看看,疫情期间,无事在家,一天看几次。结果发现网上凑钱的消息真是五花八门。生日,扶贫,救急,应有尽有。
今天是一位朋友生日,发的消息是不要送花,可以送钱到一个慈善基金。前一阵是一位同事的女儿,爱好写作,准备参加一个作[
阅读全文]

圣村植物园1859年开放至今有160多年的历史了。每周三和周六上午9-11点对圣村居民免费。因为居民交的税收一部分拨给植物园了。植物园除了每年固定的活动,比如四月国际太极日,五月中华日,夏天音乐会,等等。还经常有不同的展出。今年从四月到十月,园里展览18折纸雕塑。
我们十点到植物园。三三两两的游人,大多戴着口罩。目前只要求在室内戴口罩。我和先生都打[
阅读全文]

晨跑时,发现芍药快开了。粉红花瓣微张,露珠晶莹透亮,近嗅有暗香。
午休时,花瓣半开,比早上大一倍。嫩黄花蕊隐约可见,香气渐浓,妩媚初现。
晚饭时,花瓣盛开。团花似锦,大气华贵。花香浓郁,沁人心田。
富贵大方,见之爱之。第二天又开了不少。
过后更多,喜气洋洋。
[
阅读全文]
上周公司开季度大会.会议标题是:knowledgeispoweronlywhenapplied.这是圣村作家DaleCarnegie的名言“Knowledgeisn'tpoweruntilitisapplied.”的正面说法.
不由想起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初学时,以为习是"温习".学了新知识,不温习会忘.后来了解习还解释为"练习","实习".
只学不用,自个儿得意地把书背得滚瓜难熟,在别人眼里也不过是书呆罢了.但学以[
阅读全文]
近三十年的职场生涯遇到不少事。其中有两件特别奇怪。
二十年前,我在ColorAssociates做事。分了个一人的办公室。我刚去上班,为了让老板时时能看到我,从不关门。有一天,一位平时说过几句话的别组女同事到我办公室。问我:“可以在椅子上休息一下吗?"我说:“当然可以。"然后她就进来然后把门关了,半躺在椅子上睡起来。我感觉挺奇怪的,就开门出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