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博文

新农合断缴达4000多万人,背后原因令人心寒,需要反思?勤劳的小鸟https://zhuanlan.zhihu.com/p/614004953新农合的本意出发点是好的,原本是带给农民一份基本的生活保障,为什么近年来新农合断缴的人数却越来越多,竟然达到了4000多万,背后的原因真是让人心寒呢?新农合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icon的简称,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法德两国内政部长共赴突尼斯北非–在北非马格里布地区,法德两国内政部长预计周日一同访问突尼斯(也有译作突尼西亚)。欧洲方面尤其想要讨论移民问题。自今年年初以来,穿越地中海的移民人数大幅增加。突尼斯总统凯斯·赛义德(KaïsSaïed)预计将在周一会晤到访的法德两国内政部长。突尼斯当局想要说服其欧洲嘉宾,掏出钱包帮助该国超越当前严重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为什么外国人更喜欢日韩文化?中国文化相比之下缺点在哪里呢?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8007724最近在很多英语社交网站上发现了一个特点,就是欧美人对日本和韩国的文化明显比中国文化要来的热情的多,可是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中国文化来的正统有博大精深,茶道,武术,四派思想(法道儒墨)哪点比不过他们呢?况且日本和韩国大男子主义比中国严重的多,那些比我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西方产业政策与国际法五月31,2023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
https://www.project-syndicate.org/commentary/us-europe-industrial-policies-international-law-level-playing-field-by-joseph-e-stiglitz-2023-05美国最近通过了支持脱碳和创新的里程碑式立法,正在弥补40年来失败的新自由主义实验所失去的时间。但如果它认真拥抱新范式,就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来帮助带动世界其他国家。纽约——随着去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YouTube美国财政部面临金砖国家贸易结算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jMLXA0-4AY&ab_channel=2023年7月14日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上周末访问中国时,询问了金砖国家货币贸易结算消息。珍妮特·耶伦(JanetYellen)近90%的法定美元在国际交易中使用的统计数据具有误导性,因为该数据来自法定货币贸易配对。由于总是涉及两种法定货币,因此实际数字需要除以2,因为法定货币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哈耶克:纳粹主义的社会主义根源作者editor8月2,2015哈耶克一切反自由主义的势力正在联合起来反对一切自由主义。——绎勒·范·登·布鲁克重读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https://m.caijing.com.cn/api/show?contentid=36821752014-09-01冯兴元/文思想改变世界。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引言中说:“在长远,我们是自己命运的主宰;在短期,我们就是自己所创造观念的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7-16 12:08:00)

中国经济学界最恶劣的品质是违背良心2023年07月16日议报1评论2010年5月,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先生曾接受网易财经《意见中国——经济学家访谈录》专访。一晃十多年过去,许教授那些一针见血的犀利表达,却仍令人拍案叫绝。而且,那些针对性非常强的真知灼见,今天读来竟没有丝毫的过时之感。这从某种意义上说,并非好事,反倒多少有些让人感到悲哀。温故知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如何概括凯恩斯和哈耶克的学说? Frank2017年09月27日 https://www.toutiao.com/question/6470250527224496397/ 凯思斯 凯思斯学说是基于经济周期,特别是大萧条时期的经济政策理论,直接结果就是使美国成了超级大国。 凯恩斯主义以政府主导的投资、及适度通货膨胀,强调在市场失灵的时候,政府以有形的手来改善来使市场机制重新发挥作用。 至上世纪70年代开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道家思想的海外衣钵:哈耶克原创2022年7月14日·采桑子文化工作室人类社会的组织架构和社会秩序是由底层自由自发组织起来的,而非上层设计——这是哈耶克的基本思想。人类自原始社会以来基于社会实践活动而自发形成契约,继而形成伦理,继而形成道德规范,继而制度,继而法律,继而团体章程,这大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不是设计的结果,而是人们在社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中国经济学界最恶劣的品质是违背良心2023年07月16日议报1评论2010年5月,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先生曾接受网易财经《意见中国——经济学家访谈录》专访。一晃十多年过去,许教授那些一针见血的犀利表达,却仍令人拍案叫绝。而且,那些针对性非常强的真知灼见,今天读来竟没有丝毫的过时之感。这从某种意义上说,并非好事,反倒多少有些让人感到悲哀。温故知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226]
[227]
[228]
[229]
[23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