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为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个人资料
yongbing1993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何时开始男女权利平等了!
"一九七O年我同我的丈夫在北京参加十月一日国庆的纪念,站在天安门上;毛泽东主席在我们的右边,而周恩来先生则在我们的左边。在广场上,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二十一周年的有一百万中国人。我们两人,是唯一来参加的美国人。意识到周围各最高首长的重要,我心里不禁联想到我们的身份,私下对自己说:我们代表我们以数十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为美国总统川普和尼克松点赞!为美国总统川普和尼克松点一万个赞!为美国人民点一万个赞!1972年那一年,美国人得到了这样一种强烈的印象:首先是,共产党中国并不是一个象战后二十多年来所想象的那种“红色魔鬼”,而是一个正在建设美好社会的国家。没有出现任何对尼克松总统带有恶意的反应。尼克松夫人访问的人民公社是无限光明而和平的。街道比美国的城市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美科学家在文革中的所见所闻!美国科学家阿瑟·高尔斯顿一九七一年和一九七二年曾两次访问中国,回美国后,写了一本书,书名是《人民中国的日常生活》,这本关于中国的书,不是一个中国问题专家写的,甚至也不是一个长期研究中国问题的观察家的作品。它只是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批幸运地获准进入中国的一个美国科学家的所见所闻和感受。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文革》中的日常生活(三)
"批林批孔运动开始时,国民党立刻跳出来,奴颜卑膝的告诉外国人:“你看,我才代表你们所喜欢的中国文化。”为了对外宣传,他们塑造孔子像送往外国;动用教育经费大兴土木盖孔庙,使外国观光客在畅游红灯区后,再到“大成殿”中去看佾舞听音乐。""今天的国民党政权,除了把他们从大陆偷出来的一些古物在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文革》中的日常生活(二)
===在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隔绝和反共反华宣传的环境中,他们难免对中国有很多疑惑和误解。譬如到中国以前,他们想象着社会主义社会是“单调刻板”,共产党是“冷酷无情”,特别是其中有几位到过苏联的,更难免依其对腐蚀的苏联的印象来想象生动的社会主义中国。我们这次从广州走向北京,象走向太阳一样,这种惑疑和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文革》中的日常生活(一)
"在这三个星期中,我们还有很多私人活动,有人受人之托代访亲友。我的母亲、三个弟弟、弟媳都从河南老家到北京和我团聚,我的私人活动更多。""我们集体、分组、单独的活动都有,因为我们的专业不同,要看的东西要见的人也不完全一样。各人的要求都事先提出,交给老张通知各地的旅行社安排。每到一处,当地旅行社的负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今古几人曾《不会私》?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1975年夏天,毛泽东此时身患运动神经元病已经半身瘫痪,加之白内障双目几乎失明,政治上后顾无人,朝内党争激烈,因此而触景生情。他认为没有人理解他以及文化大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娱乐圈《阴阳合同》啥意思?
娱乐圈的腐败向来众所周知,曾经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一纸文书想让不少人觉得天价片酬终于可以被管控了,然而近日小崔爆料的“阴阳合同”、“4天6000万天价片酬”却让人们重新意识到:仅仅靠简单的行政命令装模作样地发个文件秀给老百姓看看是根本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事实上也从未刹住过娱乐圈天价片酬这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法学者谈文革中的经济建设来源:《中国的文化革命与工业组织——管理以及劳动分工的变革》作者:夏尔·贝特兰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新中国有两种社会所有制: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其中第二种由某些工人集体(如生产队)所有。例如上海市城郊共约9800个企业和生产单位,其中3200个是国家所有的,6600个是集体所有的。从管理角度看,这些企业可分为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百万大众欢送邓小平29周年! “要求小平同志光荣退休——身体要紧”。"百万大众在天安门广场给您开欢送会”。 “官倒不清改革不灵贪官不倒改革不好”。“小平悬了李鹏要栽独裁者没治了”。 “政客们:同学若遭不幸人民将把你们送上绞架”。 DavidChen供图: 广场上的一幅标语:“要求小平同志光荣退休—&md[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296]
[297]
[298]
[299]
[30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