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向田

每个人都有很多故事,我们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讲故事。从故事里我们可以得到感慨,共鸣,力量。
个人资料
博文

近日,一则由互联网程序员引发的新闻登上了热搜榜——一名程序员在GitHub社区上建立了一个“996.icu”(即工作996,生病ICU)的项目,披露部分互联网公司“996”工作制现象,大量“996工作者”涌入并控诉。所谓“996”工作制,即每天从早9点工作到晚9点,每周工作6天。以此测算,每周工作时间达到了72小时。 一向以慈善家、教父面目出现在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4月6日是方励之逝世7周年,借清明节之际让我们缅怀49年以后这位中国最伟大的大学校长。方励之是中国近代民主运动的启蒙者,他的思想影响着一代人走上了追求自由民主之路。 下面这张照片是1988年5月4日,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一群北大学生,热情地围住方励之,邀请他发表演讲。 方励之的精彩人生是从被任命为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开始的。中共建政之后,多次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9)
贺梅在申请大学的散文中写下了自己这几年的心路历程,读起来非常感人,她称养父母为父母,生父母为biological父母。她说在中国她被引见给她的打引号的“真正”家庭,但她自己没有那种感觉。下面是贺梅申请大学的essay的中文翻译: 我经常发现自己在别人怀里醒来;有时是我妈妈,有时是我爸爸,但大多数时候,我甚至不知道是谁。我只知道有人把我带到了很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3月15日澳洲男子塔伦在新西兰一座清真寺内开枪造成至少49人丧命。塔伦行凶前几个小时,在网络上发表一份长达74页的宣言,详细叙述他执行大屠杀的计划。他在宣言中表示,他在法国旅行时看到“非白人入侵了法国”。 四个多月前匹兹堡一名枪手高喊“所有犹太人都得死”,袭击了匹兹堡的一所犹太教堂,杀死了11名礼拜者,打伤另外六人。嫌犯是46岁的鲍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9)
每年的妇女节都能听到要求男女同工同酬,什么行业男女还没有同工同酬的报道。我们都赞成男女平等,男女同工同酬。但是大多数人理解的“男女同工同酬”和媒体报道的“男女同工不同酬”其实不是一个概念。我们理解的“男女同工同酬”是两个相同(仅仅性别不同)个体的对比,而媒体报道的“男女同工不同酬”则是男女的平均数,比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经济学人》(TheEconomist,March14th2015)有一篇谈美国教育的文章,下面是这篇文章的翻译: 发达国家经济越来越依赖于熟练的技术工人,和有大学学历的人。1972年一个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比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收入多22%。今天,一个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比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收入多70%。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大学毕业生的收入都能多70%。美国工资研究网站(PayScale)发布了一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小中男玩体育的目的既不是为了爬藤,也不是为了职业体育。小中男玩体育是为了融入美国文化,为了培养好的性格。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要对美国的几大球感兴趣,篮球和网球要会打,橄榄球和棒球要有兴趣看。几年前润涛阎有一篇文章“在美华人与小中男的道路选择”,该文提倡小中男要玩枪。我同意阎大师小中男玩枪的观点,在玩枪之前小中男还是应该先玩球。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小中男在美国高中面临的压力比小中女的压力要大得多。十六七岁的小中男你跟他讲道理,有时候是讲不清的,他就是受不了,为什么大家都有舞伴就我没有舞伴,为什么他们都有女朋友就我没有女朋友?有些父母可能不了解,我们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在这个国家会面临比我自己年轻的时候更多的压力,尤其是社交方面,因为他们在学校是少数族裔。在高中的时候,他们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前一篇里谈了爬藤的困惑与烦恼–每一位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上最好的学校,藤校的供给实在太少了,绝大部分家长的愿望都不可能实现。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占了很大的比重。藤校上不了,但是我们可以提高家庭教育的标准,使家庭教育达到“藤校”的标准。在家庭教育中首先要激励孩子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动力。有了这样的动力就象在孩子的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在《子女教育》论坛里很多帖子都是关于名校爬藤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中国读书人奉为金科玉律的至理名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造就了学而优则仕的经典。我们第一代移民带着祖宗的训导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学习和生活。大多数第一代移民由于语言的不同和文化差异,在我们奋斗的征途上或多或少留下了一点遗憾。所以我们想让孩子们肩负着我们这一代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26]
[27]
[28]
[29]
[3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