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和看景

个人观察评论以及转贴一些比较又价值的文章。
博文
看到这样一种观点:来美国越晚的华二代,越没有民主党的思想。结论是,来得早的又被“洗脑”了。 假定这种现象存在:十七八岁来美国的华二代对于民主党的理念没有兴趣,当然有助于我们把华二代这个概念再细分,进一步认识问题,但上面的结论我不能同意。 事实上,越晚来美国的华人孩子,受中国国内的社会气氛和文化环境的影响越大。中国国内是什么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一代华裔中的白领一般是在成年以后来美国读书,基本世界观和国家,族群认同已经形成,真正的交流,信息来源都大量依赖中文的圈子和与自己背景,经历高度同质化而且相对简单的人群,大致如下:中国名校本科/研究生——美国的硕士/博士学位里中国学生扎堆的热门专业——华人扎堆的一些行业。 这部分人对“种族歧视”和“白人至上”没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16-11-25 19:39:58)
十多年前,我还在读书的时候,经常去纽约市,去了就住在法拉盛的华人民居里(我相信这些民居旅馆有很多人间百态,希望有人写出来。)有一次,早上下楼,看见一个老太太住客,我听见了她在打手机说韩国语,就顺便问了句,您是朝鲜族?她说,“我不是朝鲜族,我是韩国人。”但那口音,就是地地道道的东北口音中文。我问她,来美国以前在哪个城市住,她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民主政治不仅包含政治参与,更在于政治反对。从这个框架来理解,就很容易破解虚假的政治参与何以并不是真正的民主这个问题。某些国家并不缺少形式上的投票和选举,或者各种形式的”参政议政“,更有某些国家90%的人都可以被动员上街参与政治。但这种动员型政治一方面否决了不参与的自由,另一方面完全扼杀了任何合法的,有组织和规则的政治反对。可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998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我在这一年春节有机会去了一次泰国。泰铢大贬,我们都很开心。 团里其他人就不说了,单说其中有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带着一个7岁女儿,他的姐姐,和他的姐姐的大姑子,又带着各自的儿子,两个高中生大男孩。 这个三十多岁男子身型瘦小,为人稳重,目光温润,深沉,名叫黄明。我和他很快就熟悉起来,后来还住在一个酒店房间。他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偶尔会回忆起那些教过我们的外教,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成了当时懵懵懂懂的我们了解和感受西方文化最早的途径。 最早的一个外教,是个应该只有二十多岁的美国女孩。她比较活泼,也邀请过我们去她的公寓作客。有一次,看见她在教室里边抽泣边说什么,大意是,她和学校发生了一些不愉快,大概还是待遇之类吧。只记得她说,我如果真是为了钱的话,可以去日本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父母和子女之间因为年龄,经历,教育背景的差异有不同的政治观点,本是很正常的事情。比如,第一代移民辛辛苦苦地来到美国,现在事业有成,心情愉快,就是好事,如果当初第一代移民自己的父母,就是“负一代”,坚持不准你留学美国,非要说美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美国是日薄西山的帝国主义,你也会嘲笑父母,说我觉得美国民主自由,我就是心向往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来美国十多年,好象很少看到有人提到1999年炸馆事件以后的反美示威,也许很多人当时已经出国了吧。那是我出国前一年,正在一家地方报馆鸡零狗碎地干活,也算小小地亲历了一段历史。 上网查了一下,那一天是1999年5月8日。炸馆事件本身发生在北京时间凌晨5点,因此,我去上班的时候,消息已经传遍了。 记得我当时也一直注意读各种报纸,看一些蛛丝马迹,私下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6-11-12 10:44:05)
Trump在理念和政策取向上来说,是“右”倾保守的,包括退回到闭关自守的经济政策,反对全球化,更为严格和苛刻的移民政策,怂恿纵容白人至上等等。 但从方法上来说,他恰恰是玩弄了左倾政治的精髓,就是一个自己本身是精英和既得利益者的人,装疯卖傻,以准确的目标定位和精明的算计,利用和操弄“穷苦白人和工人阶级”的情绪,到达自己胜选的目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生活中总会遇到很多人,但能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终究是很少的。有一次,我就遇到过这样一个人。 好几年前,我独自乘飞机,去美国东南某海滨城市面试,从早到晚,同样的话说了又说,吃饭也吃不好,还要总是做出严肃而且精神抖擞的样子。在食物链的底部晃荡,深感谋生不易。 面试我的人,自然也都很“官式”,大家都小心翼翼,互相观察试探,他们是需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6]
[17]
[18]
[19]
[20]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