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美国独立日,发几张前几日拍的盆栽荷花,庆祝和纪念美国独立240周年。
去年荷花没养好,今年还不错。单瓣的已经开了,重瓣的至今还未有音讯,不知以后会不会有花开。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图七
图八
图九
图十
图十一
图十二
图十三
图十四
图十五
图十六
图十七[
阅读全文]
小时候,还是在闸北的家。应该是在我10岁前后的那两年,那时侯生活还算安定,家人身体也还没有出现后来的那些问题。曾经有好几拨亲戚在我家住过,长至数月,短则数周。虽然是木板房,房间少,条件也差,但是自家的房子(有没有债务,我就不清楚了),楼上楼下,面积还可以。通常是楼上房间让给亲戚住,我们几个小孩子在楼下再搭一、两张床,总能凑合。那一段时[
阅读全文]
上一篇“高小二三事”里没有提到妹妹。
妹妹比我小3岁,我们相伴长大,直到她15岁时,我离家上大学,相伴时间不算很长。后来我曾经很后悔,我本应该在上海读大学的,当初为啥要一门心思、同意改变志愿、去北京上学呢。
相差3岁,我们却(几乎)从来没有机会相伴上学。我的学校生活里没有她,她的学习生涯里基本上也没有我。
妹妹快到7岁、该上[
阅读全文]
请你宽容一点吧,特别是对几曾回首论坛的“稀有”人物——一位来自台湾、善良友好、聪慧幽默、会写会说笑的女性写手。
人家不过才来几天,写了几篇个人回首文章,很多人喜欢,可能也有人不喜欢,但是她没针对任何人,也没得罪任何人吧?就那么着急地要评论她和她的文章吗?
2016-6-12《几曾回首》
[
阅读全文]
1.没有没有,只是随便一问。我在大西北工作过。也听到过一些饥荒时期饿死人的事,但不知汉中地区也如此严重。2015-11-27
2.写得很好。我以为,在这个年龄,若无特别原因,不妨写出姓名,至少写出姓,如薛老师,等。易读易记,便利读者对长篇的跟读及跟帖讨论。你在前面的几段,都是写出老师同学的姓名,读起来亲切,易记,有连续感。若一定要用英文字母代表人物[
阅读全文]
留美幼童(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
中国留美幼童指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由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
留美幼童姓名
第一批留美幼童名单(1872年)
姓名英文姓名籍贯年龄职业
蔡绍基TsaiShouKee广东[
阅读全文]
我的看法:“庚子留学”是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清政府战败、被强加“辛丑条约”、被强迫同意赔付大量款项事件的后续事件。
1。八国联军的行为是对中国的侵略;强加于中国的辛丑条约,是不平等条约。庚子留学受惠者个人和国家没有理由要感谢侵略者八国联军的派出国家。
2。所谓“退回庚款”,并非全部退回,只是退回各国浮报、虚报损失的部分[
阅读全文]
1.节日前夕,回一句真诚祝福,有那么难吗?句句带刺,真把旁观者都当成傻瓜啦?对不起,谢绝跟帖。
来源:西北东南于2015-11-2510:15:43[档案][转至博客][旧帖][给我悄悄话]本文已被阅读:544次(0bytes)
2.毛主席诞辰,多少人忙于搜索转贴,多少人上下添柴旺火,我今独逍遥。放在跟帖恐有违人家主帖的意思,只好单开一帖。请勿跟帖。
来源:西[
阅读全文]
前不久看到报道,才知去年上半年刚过九十寿诞的徐捷叔叔已在半年前走了。
“东华大学享局级离休干部、原外语学院副教授徐捷同志因病抢救无效,于2015年10月12日12时04分在华山医院逝世,享年91岁。
徐捷同志(曾用名赵宗勤、赵辰琦)1925年4月生于天津。1948年11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1949年8月进入华东革命大学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在华东革大华东新闻学院、华东革[
阅读全文]
转贴者(西北东南)注:
看到一则新闻报道,曰“新竹交大為了迎接創校120周年,籌辦“交大雙甲子校慶特展”,可以看到包含清末至六O年代交大人對國家的奉獻紀錄,展出手稿、公文、照片及文物合計兩百多件,這當中也包括中國大陸隴海、粵漢、湘桂等鐵道歷史照片,很多大建設都與交大老校長凌鴻勛,息息相關。”特转贴一篇文章,介绍这位交大老校长[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