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姥爷,就是我妈妈的姑父,我妈就一个姑父。
小时候在周围几个村子里总能看到这样一个景象,一个气质非常不错的中年妇女,头发梳的像前国家名誉主席那样,可是她夏天也穿着大棉裤,口里面不断地凄惨地低喊着“继元哪,继元”。
经常看见有几个孩子在她背后不远处喊着“疯子”,但我妈不许我招惹她,说她是她表姐的“老大家”,即这个疯女[
阅读全文]
谈完了史大少,再谈赵二少。赵二少的爹,乡人尊称为赵老福,这类似梁斌小说《红旗谱》中的反面角色冯兰池被称为冯老兰。这个赵老福,小时候是个穷光蛋,后来去关外当学徒、做买卖,几十年下来,也积攒了大量财富。回乡之后的赵老福,盖了四套宅院。三个儿子每人一套大院子:二门里的内宅是三间正房带六间厢房(还没有我姥姥家阔气,我姥姥家的是三层正房即3x3=9[
阅读全文]
故乡旧时,把有权有势有财的人家处于中青年的第二代尊称为“XY少”,这里X是姓氏,Y是大排行(一般是一个父亲的所有儿子或者是一个祖父的所有孙子或者是一个曾祖父的所有重孙子按出生年月日的排行),少是少爷的意思。
这个史大少当然是姓史,而且是在众堂兄弟中排老大。
宋各庄史家,是我外祖父的外祖父家、也是我外祖母的外祖父家,还是我祖母和外祖[
阅读全文]

第一次去扬州是在前年。到了扬州,就去参观了朱自清故居。
知道朱自清,是因为高一的时候,学过他的《荷塘月色》。
我们语文老师是北大俄语系毕业的。他用上海普通话读着“。。。。。。,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
这课文太难了,除了第二年复课考成省文科状元的哪位,反正我其他[
阅读全文]

有鼻有眼有嘴有下巴,有额头还有头发。您说像不像仰卧的菩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