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很多事物如果迅速长成,就会很快灭亡。成就得慢、成就得扎实才会有好的结果,『晚就则善终』。我们看到速成,应该要想到孔子讲的「欲速则不达」,孟子也讲「揠苗助长」,急於求成,反而是適得其反。要很快看到好的结果,那很容易就是做表面上的功夫,做给人看的。而在大自然当中,比方树木,它能够成为参天大树,最重要的是[
阅读全文]
佛制亡僧焚化,原为令其离分段之假形,而证真常之法身也。故自佛立制以来,僧众奉为常规。奈法道陵夷,延久弊生。如今释子,率以焚化了事,不依制度。每有以病者临脱气时,遽为穿衣搬动。及入龛一二日,即行焚化者。可谓大违佛制矣。佛说人有八识,即知识也。前五识,名眼耳鼻舌身。第六意识。第七末那,亦名传送识。第八阿赖耶,亦名含藏识。夫人之生也,惟[
阅读全文]
子舆氏有言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治天下可运之掌上。自真学失传,儒者皆以破斥因果轮回为志事。纵有知者,亦不敢出诸口。以是之故,老吾老,幼吾幼,均不得究竟之道,况人老人幼乎哉。所谓老老,在于以道自淑,养亲之志,谕亲于道。否则纵能奉养唯谨,不能令亲身心究竟安乐,皆不得名为真老吾老。此语且置,姑论幼幼。幼幼在于以身作[
阅读全文]
人总想要拥有一些财宝,金银、珍珠、钻石、房屋、地产、股票等,其实这些都是身外之物,可能不但不能帮助自己,还会招来横祸,所以人生宝物应重视下列数点:一、健康: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但自己未来的事业要靠健康的身体,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不仅带给别人麻烦,自己拖着个患病的臭皮囊,也是累赘。二、正见:人都有思想,都有看法,大[
阅读全文]
人生最大的一件事;往何处去:吾人自无始来,以一念不觉,趣外驰逐,攀缘尘境。痴妄因缘熏习之力,令心生灭,念起法生,种种颠倒,致全真成妄,障覆妙明。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心境交驰,辗转相熏。由贪嗔痴烦恼,发于身口意,作诸有漏,起惑造业、因业感果,果复行因,因果旋转,无有止息。于是生生世世,舍身受身,流转无期,致漂流业[
阅读全文]
有一天,一头迷路的鹿跑进高山寺境内,明惠上人看了连忙说道:哪里来了一头鹿,快把它赶出去!他不但召唤弟子们驱除,自己也拿起拐杖赶鹿。
弟子们都感到大惑不解,心想:平时慈悲亲切的上人,连一只蝼蚁尚且护念,为什么今天会这样严厉地鞭杖赶鹿呢?门徒不禁议论纷纷。
明惠上人耳闻此事后,便向弟子说道:我是为了不让鹿习惯人,所以才赶它出去,如果鹿习[
阅读全文]
世人共争不急之务。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尊卑、贫富、少长、男女,累念积虑,为心走使。无田忧田,无宅忧宅,眷属财物,有无同忧。有一少一,思欲齐等。适小具有,又忧非常。水火盗贼,冤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心悭意固,无能纵舍。命终弃捐,莫谁随者。贫富同然,忧苦万端。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无[
阅读全文]
一劝贫者施。经济不宽裕,捉襟见肘,往往贫者难施。但是越贫越要施,因财富从施舍中来。因贫穷故,才要广种福田,广行布施。可以先从随喜赞叹开始,慢慢内心感化,自然随分随力,布施一切。二常行布施。不可一次心血来潮,拿出相当多的钱款布施,造成这个月经济紧张,生活不便,然后又长时间不行布施,一曝十寒。我们既然发心布施,就要做到坚持,每月在不影[
阅读全文]
佛法把生命的功德分两种:一种是福德,它可以产生暂时的安乐;第二个是你的正确的思想,它产生永久的解脱。所以说,福德是安乐之本,智慧是解脱之门。不同的思想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很多人不设定目标,当结果出现的时候,你觉得这个结果不是你要的,所以经常生活在后悔当中。你的生命的突破刚开始先思想突破,否则你不可能踏出第一步的。你[
阅读全文]
大乘佛教的主要精神,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悲智双运,福慧并修”。这里,“悲”和“福”体现的是大乘佛教度人利他的慈悲精神;“智”和“慧”体现的是大乘佛教自度自利的智慧解脱。“悲智双运”是的大乘佛教就教义和宗旨来讲的,而“福慧并修”则是从修道者的修行方向和方法来谈的。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二千[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