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非Safari-Day3LakeNakuruParktoMaasaiMaraPark(20240820)
今天起个大早。8am集合出发,离开LakeNakuruPark,去MaasaiMaraPark马赛马拉公园。旅行社给大家一个选项活动,途中坐小船去野生动物园游玩一下。领队跟旅行社老板娘讨价还价下来,$40/人。
大天亮的,好好看一回这个营地吧,茅屋顶的帐篷和餐厅,清晨的小雨之后满目葱绿。昨晚休息的很不错呢,床上有热水袋取暖(感觉不太需[
阅读全文]

东非Safari-Day2LakeNakuruPark
20240819
我们浩浩荡荡一行30人的旅行团,在旅馆享用了丰盛的自助早餐。
在旅行社的行前briefing后,大家自由组合,每六人一辆越野车,行李上车。开拔出发。
在旅馆会议室briefing
越野车的后备箱塞满行李。瓶装水500ml也备的足足。
旅行社给我们的出发制作了一条油管视频。留在这里只是为了记录,完全不是做广告呢。
https://you[
阅读全文]

东非Safari-准备和Day1
非洲对我来说,真是一个遥远的地方。最早知道的是收音机里唱“亚非拉人民要解放”,后来70年代马季、唐杰忠表演的《友谊颂》相声,讲述了支援坦桑尼亚修铁路的故事,流行的不得了,每次听到都大笑开心不已。相声结尾的“拉-非-客”朋友,“阔-哈-里-里-里”再见,再见,我仍然记忆犹新。这回旅行才弄清楚RAFIKI是朋友,KWAHERI[
阅读全文]

原创作者:周柯江
最初的记忆(十全文完)
南宋初年金兵南侵,大量难民拥向袁家汇,难民人数太多了,没几天就吃完了袁家汇的粮食,唯一有粮的是一处军营。难民一个个倒下,军营管粮草的军需官心有不忍,下令用军粮救人,军粮损失军需官按律当斩,[
阅读全文]
原创作者:周柯江
最初的记忆(九)
1949年初,GMD兵败如山倒,溃兵一批一批从袁家汇码头上岸,闯进沿街的店铺和住户,到处找吃的,开始老百姓都逃到山里避难,后来发现溃兵只抢东西并不伤害人,也就陆续回到家里,人总要睡觉的啊。一位士兵从南货店里找到一抽屉的桂圆,他干脆把抽屉抽出来,一边走一边往嘴里塞桂圆,他刚走出店门口,“叭”的一声枪[
阅读全文]
原创作者:周柯江
最初的记忆(八)
外婆的屋子里总是黑黑的,采光很差,一楼大门是四块门板,上门板时门板的1、2、3、4次序还不能搞错,这是原来开店用的,直到改开之后小娘舅开小店才改成水泥墙加玻璃窗和一扇门。二楼睡觉用的卧室窗户也是开合的木板,房内也很黑暗,白天的阳光从窗户缝里射进来。有次一根绳子被阳光投射到蚊帐上,风吹着绳子在晃动,我[
阅读全文]
原创作者:周柯江
最初的记忆(七)
“斗斗虫,虫会飞,飞到高山吃白米,…老鼠做窝,大猫来拖,小猫叽叽喳,叽叽喳”。1995年衰老的外婆捏着我出生不久的孩子的两只小手的两根食指,重复着对拢-张开-对拢…,嘴中用绍兴话有节奏地念着这首古老的童谣,这时我才想起来,在我小时候外婆也唱过同一首童谣。
在袁家汇我完全没有与同龄人交往[
阅读全文]
原创作者:周柯江
最初的记忆(六)
我学龄前的教育差不多都是文盲的外婆教的,那是千年传承下来的神话:月亮上住着嫦娥,还有日夜疲惫不堪砍着桂树的吴刚,有月亮的夜晚我就睁大眼睛,想看清楚月亮上的情况,总不得要领。我站在青石板上,仰起头看着月亮,我走月亮也走,我停月亮也停,这是为什么?大人门总是不能给我一个答案。七夕夜我想看看牛郎织女[
阅读全文]
原创作者:周柯江最初的记忆(五)
扭痧与刮痧还是有区别,扭痧效果要好得多,我长大后让我妈妈扭过痧,妈妈的水平与外婆没法比,没有外婆那种“吧嗒吧嗒”的节奏感、那种“痛并快乐着”的感觉。我成年后走南闯北,中暑了都是自己扭痧解决问题。成家有孩子了,我也给家人扭痧,但没扭几下我就没了力气,家人也痛得不让扭,我只能用嘴吸他们的颈[
阅读全文]
原创作者:周柯江
最初的记忆(四)
不知道是不是湖州的美食牵住了外公的脚步,上世纪二十年代、三十年代很多湖州生意人去了上海,但外公谢绝了朋友的邀请,留在了充满温情的小镇。外公总说湖州是鱼米之乡,水产丰富。湖州菜不讲究外观,讲究营养,总是炖得烂烂的一大锅,每到过年更是大鱼大肉,印象最深的是满满的一大碗鸡蛋。鱼常有但我不敢吃,怕鱼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