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 周柯江
前言: 周柯江的回忆录。周博士是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1982年就学于复旦大学物理系无线电专业,俗称新三届的大学生。经周教授同意转载
我家的福贵(一)
前言
2006年暑假,在美国我妹妹家里看了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葛优演的福贵让人笑,笑里带着心酸,最后像喝了含五味子的中药一样-五味杂陈;回国后在书店里看到余华的小说原著,就买了一本;后来国内又在播放根据小说《活着》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福贵》。我总觉得福贵特别像我的一位亲戚-我的二姑父,而且觉得就是在描写他!二姑父已经过世,但我不敢跟他子孙讲这种感觉,生怕他们不高兴。不料一次见到二姑父的长孙(我的表侄),他主动谈到“福贵简直和我爷爷一模一样”!他爷爷在世时他就让老人家看电视剧《福贵》。我没想到他居然和我有一样的感觉,于是,我和他谈了许多关于我二姑父的故事,加上我从我老爸那里听到的,我尽量忠实地记录下来,有不准确之处将来再修改。
我老家的县是双中心城镇结构,一个悦澄镇在县西,是县府所在地;一个是弘峤镇在县东。清朝末年,离弘峤镇不远的丹曦乡林氏家族有一个有名的大户林老太爷,有良田近千亩,在人多地少的当地可以说是巨富。林老太爷怎么发家的,却是云里雾里说不清楚,有一种说法说是:太平天国的两个士兵逃到当地,行动鬼鬼祟祟被林老太爷跟踪,士兵在一间废弃的房子里掩埋宝藏,等士兵离开后宝藏被林老太爷起获。那两个长毛士兵再也没有回来过,也许被大清政府抓住砍了头。而林老太爷用这笔宝藏在当地买田买房,在极短时间里成为县东这边数一数二的大地主。
林老太爷有四个儿子,四个儿子长大成人后,林老太爷就给他们分了家,每人分到数百亩稻田,还有弘峤镇的店铺。四个儿子有了钱就开始吃喝嫖赌抽,特别是赌与抽迅速地消耗掉他们以为是金山银山的家产。林老太爷的小儿子财产更多,因为他不仅分到一份家产,他还过继给林氏家族里的一位寡妇,寡妇的遗产也留给了他,所以他疯狂享受生活,早早地挂掉了,留下一个二岁的儿子,这个儿子就是后来我的二姑父。
我祖父是山面乡人,一听山面乡就知道是在大山里,离现在的DY山风景区只隔了一座大山。祖父1921年以全省统考第一名的成绩从省立第十一师范学校毕业,回到他的母校县立第二高等小学(原弘峤东厢高等小学)任教,后来还担任过校长。(民国初年小学分为初等小学和高等小学,学制分别为三年制和四年制,类似于现在的初中和高中。而中学不分初高中,学制四年。当时县里没有中学, 得到中心城市HW去上。)因为离家远,所以工作日祖父就借住在丹曦乡周氏发源地的凰堂村,住在一位本家家里。凰堂村至今保留着完好的明清建筑群。
一次,林老太爷到凰堂村找朋友聊天,正好遇到我祖父,聊天中谈到了孩子,林老太爷要为他的孙子和我祖父的二女儿结娃娃亲,祖父推辞道:“您是大财主,我是穷书生,我怎么敢高攀啊?”林老太爷说没有关系,他们共同的朋友也极力主张二家结亲,并由他保媒。我二姑妈还比我二姑父大二岁。
我祖父祖母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儿。后来又生了二个男孩,可惜二个男孩得了“脐带风”,都没有存活,所谓“脐带风”就是用生锈的剪刀剪脐带,导致婴儿破伤风。同样的接生婆同样的剪刀,男孩没法存活,女孩却啥事都没有。我二姑妈出生时身子瘦小,我祖母见又是一个女孩很不高兴,把她扔进篮子里,放到杂货间,准备等孩子没了呼吸拿去埋掉。二姑妈命不该绝,正巧我祖父回到家里,赶紧跑到杂货间,发现二女儿已经冻得身上发紫,赶紧用羚羊角粉煮汤给婴儿灌下去,小女孩逐渐有了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