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覺知是什麼?觀察者就是被觀察的對象——那個在觀察事物的意識,它是被你觀察的對象。當你認識到這一點的時候,你就明白覺知絕非頭腦的觀察,它就是一個很簡單的「知道」:我知道頭腦有什麼樣的想法,有什麼樣的企圖、動機、欲求。一旦你看到它,這個「看」就是覺知。它不需要學習,不需要有主動的行為,就在每一個當下,覺知著每一個發生;它是[
阅读全文]
【人生故事】三岁人——一位鳏独老人风雨飘摇、贫病老死的人生及其生命中的光明
作者:林泉晗禅
有声版:
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ZORU90tXhg&t=6s
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wUvPwUK-cU
1
孟子说:“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按照这个标准,他是一位鳏且独的老人。他是我生命中给我震撼感最大的一个人[
阅读全文]
三祖僧璨禅师,姓氏及籍贯均不详。史料只记载,他最初以白衣的身份拜谒了北方前来舒州司空山(今安徽岳西县西南店前镇)避难的二祖慧可祖师,并得到祖师的点拨、印可和传法,成为禅宗的三祖。关于三祖悟道的因缘,灯录中是这样记载的:初祖达磨传法给二祖之后,自于少林托化西归,二祖慧可于是一边随宜传法,度化众生,一边寻求法嗣,以付祖衣。北周武毁佛期[
阅读全文]
聪明人,都懂得向愚蠢低头转自:最国学2023-06-2413:00
苏格拉底说:天地只有三尺,而人在五尺开外,所以人人都要懂得低头。
不仅要向真理低头,更重要的,是学会向形形色色的愚蠢低头。
1
向愚蠢低头,是一种智慧
人生不是只有昂首向前,还有低头后退。
当与愚蠢相遇的时候,学会低头,懂得隐忍,才是取胜之道。
三国时代,魏国曹爽为了掌控朝政[
阅读全文]
开悟后没有遗憾-开悟状态的解说。
Explanations。
摘至TheEyeoftheI:FromWhichNothingIsHidden.
大卫.霍金斯/DavidR.Hawkins,M.D.,Ph.D.
2016/03/15。
问题一:灵修的最佳态度是什么?
答:「阴」是一种稳定且永久的属性。灵修包括理解、领悟和一种「随顺」而非「获取」的整体态度。要知道,灵修所追寻的是当下的、内在的、无形无相的,以及寂然静默的,这种状态是[
阅读全文]
渴望是契机,臣服是通关密码
摘至TheEyeoftheI:FromWhichNothingIsHidden.
大卫.霍金斯DavidR.Hawkins,M.D.,Ph.D.
2001.06.23.
除非一个人完全不用努力就自动进入开悟状态,就像拉玛那·马哈希尊者(RamanaMahrshi)在青少年时期所经历的那样,否则更常见的情况都是,求道者在开始渴望开悟之后才会达到开悟状态。
佛陀说,凡是听闻开悟的人,将不会满足于其他任何事物,因[
阅读全文]
作者:阿迪亚香提
6
**深度
*头脑水平运动*但真理不是关乎知识的,它关乎觉醒。
*头脑、情绪和身体玩着一个情绪叫积累。
*我们喜欢用自己的体验和别人的体验相比较。
*当你真正想要深度——超越性的深度,你要面对的是,要还是不要放下头脑。
*意识可以向下看,看到那里有一具身体,但是,那也不是任何人问题的来源。问题是你稍后加诸于自己头[
阅读全文]
达磨大师血脉论
达摩大师血脉论序
右朝奉郎通判建昌军事赐绯鱼袋任哲作
原人之心,皆具佛性。泛观诸家禅说一切经文,原其至当之理,未有不言自己性中本来真佛。达磨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盖谓自己真佛,不出一性之中。人人不自委信,所以向外驰求。将谓自性真佛外更有别佛,故诸佛诸祖师说法要人省悟自己本来真佛,不假外求。又缘种种法语[
阅读全文]
菩提达摩大师《悟性论》
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故经云:“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
佛者,觉也。人有觉心,得菩提道,故名为佛。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是知“有相”是无相之相,不可以眼见,唯可以智知。若闻此法者,生一念信心,此人以发大乘心超三界。三界者,贪嗔[
阅读全文]
虚云和尚法汇—诗歌偈赞
鼓山门下弟子顺德岑学吕宽贤编辑
皮袋歌
皮袋歌。歌皮袋。空劫之前难名状。威音过后成罣礙。三百六十筋连体。八万四千毛孔在。分三才。合四大。撑天拄地何气概。知因果。辨时代。鉴古通今犹蒙昧。只因迷着幻形态。累父母。恋妻子。空逞无明留孽债。
皮袋歌。歌皮袋。饮酒食肉乱心性。纵欲贪欢终败坏。做官倚势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