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来看到《史上最美的女将军》王晓棠的介绍,让我想起与她的一次偶遇。那是多年前回国探亲,我与朋友在北京公主坟附近的一个大餐厅就餐,这吃饭的地方有点像大排档,自己点吃自己端盘子。我和朋友找到各自喜欢吃的,于是在一个临窗的位子就坐,边吃边聊。
在我们扯的尽兴时,一位看上去六十来岁的女军人和朋友端着盘子向我们这方向走来。我抬头望看,有点眼[
阅读全文]

我一点都不喜欢开车,不像有些朋友上了车就High,所以咱驾车基本是中规中矩,尤其在高速路上,永远猫在中速道上随波逐流。车对我来说就是代步,但开车时间长了就会发现,人一沾车就自然合体了,很多时人控制车都是下意识的行为,并非一切都过脑,脚踏油门还是踩闸已被训练成一种直觉行为,特别是行进在常走的路段,基本上是心不在焉,而用心开车也只是初学阶段[
阅读全文]

【荷塘晨曦】
晨曦霞光映河塘,
碧水清涟荷花香。
倒影摇曳嬉睡莲,
闲鹅小息赏春光。
[
阅读全文]

一个幸福的家庭满怀着希望来到海外生活,本应是令人喜悦之事,可是由于估计不足或被“海之风”吹昏了头,落地之后,才发现这里是"大才小用"或"有才无用"。有些人因这因那的短板(如语言或专业不对口),常常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有个奇怪的现象,太太们在海外好像更容易找上岗(尤其工程类),而且不少是先于老公找到心满意足的职位。久而久之[
阅读全文]

我们都知道亏了什么都不能亏了自己的胃,想是这么想,可最后还不得不就只剩下这个“想”字。有时馋吃做不来,有时会做又没有料,相信大伙人到海外之后,一定有这尴尬的体会,这也就为什么一旦回国,就如此狼吞虎咽,“见啥吃啥”,恨不得将所有的都吃回来-:)。虽然出国人中有烹调高手,但海外没有咱中国的原材料/蔬菜/调味品,空有一身功夫也是白[
阅读全文]

父亲节到了,这一年一度的节日以往过的都是平平淡淡,今年突然让我反思自己为人父人子的角色?父亲给了俺生命,他用自己的方式培养了我们,我也就成为了现在的"我",那么是否是他心目中的期待,只有他老人家自己心知肚明-:)然而从做孩子的角度来看,我走到今天或有今天的生活,他尽到了应有的职分。现在当面对自己的孩子时,我才渐渐地在这方面有了深[
阅读全文]

在海外生活比较清静,回国看一看,常常会吓一跳.“不结婚就是不结婚,不交朋友就是不交朋友,不生孩子就是不生孩子...",前不久回国听到了此般豪言,真不知现在的年轻人咋都变成了这样,是不是有点太过前卫了,还是什么别的原因......,真是读不懂,但我相信最糟心是这群年轻人背后的父母。中国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最典型莫过于[
阅读全文]

前不久回国探望父母,在北京居然没有打一次出租车,这连我自己都觉的不可思议。回头一想,这要归功于这十几年来立体式交通的发展,北京现有公交、出租、私车、地铁,尤其是后者,十几条地铁线四通八达,到了站上来溜达溜达,常常就到达目的地。虽说交通还是那么拥挤,但这多样式交通确实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早年北京除了两条地铁,靠的是全部是公交[
阅读全文]

【把酒临风】
一壶美酒慰风尘,
对饮当歌夜澜深。
纵感人生沉浮事,
叹止岁月泪伤痕。
[
阅读全文]

周末老友聚会,大伙如约到场,最后一家人还没进屋,就听到"领导"在门外做指示“今天能吃什么,不能不吃什么”。我们好生奇怪这是咋了,待那哥们进门才发现他走路有点一拐一拐的。我们忙围过去打探怎么回事,老友说,他这是沾上了“帝王病“,俺还不懂,这是啥病,一边的朋友忙补充,就是“痛风",哦........
不过我还是有些不解,这老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