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一个帖子提到“同学群里说,现在拆迁新规定,要求每户都签字同意,一户不同意就不拆.....”不久国内家里人也提及此事补充道,通常一地区拆迁,涉及的住户因各自的利益,态度不同要求不同,大多数人还是讲理,适可而止,可时常一锅里总会掉一两个苍蝇,个别钉子户之无理,搞得负责拆迁的政府官员一筹莫展,还有不幸被骂被打,现在出台的办法,太牛了,[
阅读全文]

曾说过,早年出国时边读书边打工,忙的不亦乐乎,辛苦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这样的生活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前后干过不少类型的工作,做的最多的是在一家不大的中餐馆帮厨,老板兼大厨,常点拨我们厨艺,时间长了,技艺提高不少。有一次老板回香港探亲,几个在打工的哥们,一个周末自己顶班,开起了餐馆,居然也赚钱【不光爱吃,咱还开了一天餐馆】.
现在说[
阅读全文]

都是“打工”一族,早九晚五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日常最大乐趣就是朋友聚会或参加些社区活动。时间长了,固有的模式会让人感到“郁闷”,时不时地就想着远离一下日常生活的所在地,出门走一走,将沉睡的热情激发起来.....现在远行主要分大类,一是回国探亲,二是看世界风光,两者有异曲同工之效,但各有各的不同,前者回到故里,一切似乎都可预测,[
阅读全文]
有年回国到上海浦东走访亲戚,傍晚与表兄在其住宅小区周边散步,俩人算是对脾气,古今中外都能扯,因而虽不常见,彼此也总有共鸣的话题。聊着聊就步行到小区外,我们沿着路边一直前行,不多久看到一栋七八层的住宅楼,孤零零的立在那里,奇怪的是只有零星几盏灯亮着.......
咱好奇就问表兄,他说这就是传说中的“鬼楼“,房子建好,全部售出,可没几家来[
阅读全文]

看到在文学城有人点评【大江大河】,其中说到“看了前三集,眼泪就哗啦哗啦.....",颇有同感,尤其剧中1978年前后的场景历历在目,有些内容似乎也是首次涉及,比如包产到户时农民的心态及富有戏剧的场面。最大感触是弟弟不断催姐姐考大学,为她买了不少复习资料之事,剧里倒是轻描淡写,而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复习资料是”洛阳纸贵“,常常是一书难求.....
[
阅读全文]

人靠衣裳,马靠鞍。出国后,上学工作之穿着打扮好像远不如过往在国内讲究,看周边大伙好似差不太多,也就随波逐流,由此一回国,常被家人上课-:)“领导”看到这方面的报道,时不时也会“恶狠狠”地指点一下....看看同事老外穿衣讲场合,该西装则西装,该便装则便装,即使随意着装也很有些品味。
过去无论别人或家人如何啰嗦,咱依旧我行我素。近几[
阅读全文]

人活在世上无论多风光,多悲惨不堪,终难逃一死,其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因病自然踏上黄泉路,剩下的就是不幸遭天灾人祸牵手,在不情愿的情况下早早离开人世。人们明知死就在前方,也必走一遭,却不惧谈死,往往还愿意分享与其擦肩而过的经历。
看看自己走过来的岁月,何尝不是“九死一生”,尤其是我们这代人,经历了中国几十年来的风风雨雨起起伏伏,成[
阅读全文]

前不久与同机来海外的哥们碰面,说起当年下机后坐着大巴到学校报到途中,看到一排排房子(House)时的惊讶......那个年代国内没超市,商用别墅就更别不提了...我们一边倒着时差一边看着house禁不住开始编织梦想......谁知之后的六七年,我们贷款也买了第一个房子,于是赶紧请老爸老妈来分享之中的快乐,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
之后看看周边大家前脚后脚都做了地主,[
阅读全文]

上周末在社区搞活动,大伙早早到场帮助准备,有吃有喝,忙的不亦乐乎。咱和一哥们有把力气,就轮流负责切切剁剁,俩人一边胡扯一边操刀,也算是“干活不累“。哥们忙了一会,就把刀递过来让咱接着努力,看送过来的刀,咱不敢接,为啥?因为他是刀尖对着俺,俨然“行凶”之举-:)咱只能付之一笑,当然哥们最后将握着刀把的手转过来,让咱接过“[
阅读全文]

刚刚追完【大江大河】,感慨万分,之中故事的起伏跌宕让咱内心久久难以平复,于是就在微信朋友圈中抒发了些感悟“一代人的爱情,文革后的他们在“大江河”展示的如此流畅,触人心弦。截屏之画风渐入幻境,童话般世界,质朴,真实...........一部深度展示改革初期历史画卷的热剧,揭示了很多过往未触及的点........杠杆地霸屏”。
没想到不少一向潜水的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