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6日,中国科学网上突然出现这样一条新闻,【郭光灿院士:不实宣传和夸大炒作,造成量子世界的奇谈怪论】。郭光灿与潘建伟是中科大的同事,都是中国量子物理的顶级专家和学术权威,因此郭院士对量子通信的批评具有风向标意义。
因为持续批评质疑中国的量子通信工程,我在国内已经“社死”。我的知乎、头条等帐号被封,文章被删,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
阅读全文]

从科学家崇拜到量子通信工程失败
作者:徐令予
近期围绕联想集团的“柳倪之争”上了热搜。这场争论产生了一个“倪院士假想”—拥倪派认为如果倪院士留在联想,由科学家自始至终主导集团的战略部署,那么今日之联想就能碾压苹果、微软和IBM,成为IT的世界霸主。判定“倪院士假想”的真伪十分困难,历史事件不像物理实验,它是无法[
阅读全文]

“九章”比超算快亿亿亿倍?错!错!错!
作者:徐令予https://lingyu.blog/
中科大研制的“九章”的原型机和二号机的“量子优势”巳被否定,这一点基本上已成定论,详情请参考“亚伦森教授反戈一击挑落“九章”量子霸权”一文。科学研究遭受挫折甚至失败亦属正常,批评质疑可以,责备非难就不必了。但是,九章团队某些人宣称【九章比[
阅读全文]

亚伦森教授反戈一击挑落“九章”量子霸权作者:徐令予2020年底,中科大的“九章”团队宣称他们研制的光量子计算机取得了“量子优势”,很快国际上就有一些专家学者对此提出了批评和质疑[1]。但是批评者们大多只是谦谦君子,动口不动手,唯有谷歌量子计算理论部首席科学家SergioBoixo与众不同,他是既动口来也动手,他带领他的研究团队设计制定了近[
阅读全文]
原作者:王雪金博士
声明:作者非官科也非民科,甚至连官工也不是。只能算是民工(民间工程师),一位受到很好训练具有近25年工龄的信息安全工程师。作者绝大部分时间在某街上从事用户认证、密钥及公钥基础设施的设计及管理。有人因搜索不到作者学位的信息质疑学位的真实性。这有点过份了。学位是作者花了五年从某藤校上摘的,货真价实!本文从民工的角度谈[
阅读全文]

一把茶壶揭真相量子优势成笑谈
作者:徐令予
上图中的那位老先生是理查德·博彻兹(RichardBorcherds),他是英国著名数学家,目前从事量子场论研究。博彻兹教授以其在格、群论和无限维代数方面的工作而闻名,他因此于1998年获得菲尔兹奖—等同于数学界的诺贝尓奖。
上图是一段视频的截屏,该视频是博彻兹教授为美国著名大学所作线上教程的一部分,视[
阅读全文]

最近,国际上出现了好几篇质疑“九章”取得量子优势的学术论文。其实中科大“九章”光学实验设备的报道一出现,立即受到了国外量子计算专家的批评和质疑[1],现在这几篇论文只是把批评质疑进一步学术化、正规化和系统化,论文通过计算分析和结果对比为否定“九章”取得量子优势提供了确凿的科学依据,为这场争议写下了休止符。
本文将对其中[
阅读全文]
一)量子通信科普
1)量子通信工程在密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
2)量子通信BB84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工程可行性分析
二)量子通信难以逾越的五大技术困境
1)量子通信技术困境之一:极低的成码率
2)量子通信技术困境之二:不能与互联网兼容
3)量子通信技术困境之三:极不安全的可信中继站
4)量子通信技术困境之四:缺失身份认证机制,无法扺[
阅读全文]

岂有文章倾社稷,从来佞幸覆乾坤
作者:徐令予
二周前,我在《知乎》专栏批评质疑量子通信工程文章全部被删,并被禁言之昨日。此事看似意料之外,实乃情理之中。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历史故事。公元200年,官渡之战之前,曹操往徐州攻刘备,田丰建议偷袭许昌,袁绍以儿子生病为由拒绝。及后田丰奋力直言袁绍缺失,以及分析和曹操兵力部署优劣,认为百姓疲弊[
阅读全文]

京沪量子通信干线该收摊了作者:王雪金博士京沪量子通信干线是基于BB84但又引入了可信中继。简单的说就是Alice和Bob之间有n个可信中继站。首先Alice和1号中继站基于BB84产生密钥Ka1。1号和2号之间同样基于BB84产生密钥K12。2号和3号之间产生密钥K23。1号用K12对密钥Ka1进行加密然在经典通道传递{Ka1}K12到2号中继站。2号先用K12解密得到密钥Ka1,然后用K23对密钥Ka1加密。再将加密后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