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思之,明辨之-再谈FAST射电望远镜
“满招损,谦受益—谈谈FAST射电望远镜”一文在观察者网和科学网发表后,收到不少批评和质疑。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1)有些读者认为单口径大型射电望远镜的灵敏度远高于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对二者作比较时不能只强调角分辨率而忽视灵敏度指标。2)单口径和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就像苹果和桔子,根本不应放在一起比较。3)F[
阅读全文]
满招损,谦受益—谈谈FAST射电望远镜
中国成功建造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的新闻令海内外华人莫不欢欣鼓舞之至。数月前,当500米直径的主反射镜拼装完工时,我在中国科学网发表了博文:那是一只望穿深空的天眼,我对中国工程技术飞速进步的由衷敬佩和对从事该项工程全体工作人员的深深敬意,全都倾注在了这篇短文之中。
但是,在这几天的一片欢呼声中,有一种[
阅读全文]
坚持发展量子通信技术是正道
隨着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的升空,量子通信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正面积极的评价是主流。当然也免不了有一些批评和质疑的声音,这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社会也十分正常,有时候也是有益的。但是最近网络上有两个质疑量子通信的观点是错误的,散布这些观点的人士又自称密码学专家,这就值得我们认真分析和辨驳[
阅读全文]
汽车自动驾驶路漫漫
最近,特斯拉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有点烦,尽管股市大盘牛气冲天,他的公司股票却逆势往下掉。屋漏偏逢连夜雨,特拉斯汽车自动驾驶接连发生事故。先是五月七日,一辆自动驾驶的特拉斯Model-S钻入了运货大卡车的肚子里,车毁人亡。祸不单行,七月一日又一辆特拉斯Model-X在底特律车子翻了个底朝天,当时车子也处于自动驾驶状态,车内两位乘[
阅读全文]
超新星家族的传奇故事
深夜仰望星空,常会感叹人生苦短。“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们错以为:天地无情得长生,星月冷酷获永恒。事实上天空中的星星和人一样也有生老病死,“莫怪世人容易老,恒星也有白头时。”
质量为十个太阳单位以上的恒星演化到末期,其内部核燃料渐渐耗尽,热核反应的能量不足以平衡巨大的向心重力,导致恒[
阅读全文]
语言、思维和意识
前几天,母校UCLA生命科学学院邀请我参加一个科学报告会,报告会主题是“意识的奥秘”。会议的主讲人马丁.蒙蒂教授(Prof.MartinM.Monti)是心理学和神经外科学的专家,听了教授一席话,真有胜读十年书之感。
“认为自己有意识的请举手。”蒙蒂教授演讲的第一句话立刻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这个问题本是不难回答的,意识就是人的存在感[
阅读全文]
那是一只神奇的天眼,把深空的秘密擒到人间
英国媒体BBC在五月二十三日向全世界发出了【中国的科学革命】的专题报道[1],文章一开始就点题中国贵州平塘的巨型射电望远镜,介绍详实,图文并茂,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400多年前,伽利略首次端起光学望远镜朝向星空,为人类观测宇宙的奥秘开启了一个窗口。接着人们发现,天体除了发出可见光,还发出电磁波,于是[
阅读全文]
六年铸一镜,光彩照乾坤
新华社4月27日的一条新闻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近日成功自主研制出直径4.03米的单体碳化硅反射镜坯。
P1)直径4.03米的单体碳化硅反射镜坯。
图片中的大园盘就是一块碳化硅的毛坯,待进一步加工、表面处理和打磨后将成为大型高等级望远镜的主反射镜。去年升空运行的“吉林一号”遥感卫星[
阅读全文]
夜深忽梦少年時(2)故乡的夏天
夏天到了,天热人困梦难醒,梦里常回故乡苏州的夏天。我对苏州度过的那段少年時光的回忆全是色彩斑斓,充满了阳光,而且美好的记忆似乎都与暑假有关,足证我实在不是一个喜欢上学读书的好孩子,更确切地说我讨厌学校和课堂的管束。我本是洞庭太湖散淡之人,这种性格特点可能是由基因决定的,但毫无疑问在苏州的那段少年時期被[
阅读全文]
帝王蝶万里迁徙之谜新探
北美大陆上生活着一种非常著名的蝴蝶——帝王蝶(MonarchButterflies学名大桦斑蝶),它长着一对长达十几公分的翅膀,翅膀颜色以金色为主,呈王冠状,因此被人们称作“帝王蝶”。这些在北美和加拿大夏日的田野上翩翩起舞的彩蝶不知迷倒了多少痴情男女,这其中也包括了1911年出生在加拿大多伦多的男孩弗雷徳(FredUrquhart),他从五[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