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14-08-12 06:01:49)
阅读 ()评论 (0)
本论文将以我本人自2006年以来在美国大学从事中国史教育的经验为基础,探讨如何让美国年轻一代准确地了解中国历史,文化,近现代建立民族国家和现代化所进行的奋斗,以及讨论对这些背景的把握的重要性,因为它们将有效地影响美国年轻一代对中国的了解和知识构建,并将对未来的中美关系产生根本的影响。美国学生对中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的景仰是无可置疑的。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1年回国,和过去的一位同事和好友见面后互发邮件,和我同年出生的他让我“谈谈美国,谈谈自己”,这时我才意识到自2009年起我在贵阳和他见面的若干次,确实是既不谈“美国”,也从不谈“自己”的。“美国”太大,“自己”太小,都欲说还休。我们见面就好象这十年什么都没有发生,还是象以前那样下了班,找个地方坐下胡侃。最近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4-08-01 17:26:04)
还有两天就要回米国了,出门闲逛,本来打算买份报纸,再找个地方喝咖啡的,却不想迎头看见了一个经典但我的确很少见到的场面:小贩和城管的冲突。 在我围观的时候,看到的情形是这样的:一个大约四十来岁的中年女人被四个牛高马大的城管队员抓住,连拖带拽,她在挣扎,挑来的桃子撒了一地,她在喊叫,大意是,下次不来卖了。城管也在喊,说是被她扯破了衣服。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儿子从一岁开始就上日托,每天清晨送他是一份必作的功课。在他大约四岁的时候,有一天,刚把他交到老师手里正要转身离开,我发现儿子穿过教室跑到窗前。我心里突然一动,觉得他一定是去看我们。我提醒老婆赶紧下楼,果然,到了楼下,一抬头,看见儿子的小脸在三楼的玻璃窗后望着我们。我们拼命朝他挥手,他也轻轻挥手,直到我们开车离去。在车上,我说,过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4-06-26 19:51:28)
上个学期和系主任因为工作原因在邮件里发生了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互呛。还好,她是个明白人,要求面对面谈,因为邮件来往是看不见人的表情的,使用的tone容易让对方误解。最后我们握手言欢。
不过这倒让我想到用英文写电邮的一个故事。十多前前刚到美国求学,写到什么题目,热心的美国导师就建议我联系他的哥大校友,一位大陆留美然后在美从事教学和研究的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4-06-21 20:20:48)
2014/6/10
XX大学历史系同仁:
诸位好。我很荣幸今年在XX大学讲学期间认识该校历史文化学院大三本科学生XX同学,并乐意毫无保留地推荐XX同学参加贵校举办的夏令营。
按照和XX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协定,我目前开办的关于美国的中国史研究以及英文学术写作和翻译的暑期系列讲座主要针对硕士生和博士生,而XX同学是其中极少的,也可能是唯一的本科生。通过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儿子的老师打来电话,邀请我去给班上的小朋友讲讲中国和汉字。第一次给小学生讲课,我准备了一个地球仪和一些照片。老师让我先讲怎么从美国去中国。我拿出地球仪,告诉孩子们,我们先要去XXX机场,然后可能转达芝加哥,旧金山,或者纽约,从那里登上国际航班,飞行13个小时左右,飞越加拿大,阿拉斯加,俄罗斯,然后就到了中国。很快,席地而坐的小朋友们就开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4-05-12 11:04:03)
马医院,勒何巫体,拉玛史洛,马补歪,补典佳佳,苏哲,补典阿牛:
小朋友们你们好。很高兴认识你们,虽然我还没有见过你们,但是熟悉你们的叔叔阿姨,已经把你们每个人的故事都告诉我了。我读了以后非常感动。你们都是坚强,勇敢,懂事和爱学习的好孩子,很早就懂得分担家庭的负担,照顾好自己,而且还能坚持学习。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说是“女孩”,正因为是在忆往,因为她们现在也已人近中年,不复是小女孩了。 二十年前的1994年,我20岁,刚读完大三,暑假被学校选派参加了一个大型夏令营,主题是香港回归前北京学生和香港学生之间的交流。北京是我们一群大学生,都是同校的,香港方面是有大学生,也有中学生,大概是一个社会团体,即夏令营的香港合作方公开招募的。活动地点是北京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