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拼到老

在字句里看过去现在和未来
个人资料
chunfengfeng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2014-02-19 11:04:16)

国人对梅花的认识,有一个从实用到审美的发展过程。《尚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可知盐和梅是当时饮食中的主要调味品:盐主咸,梅主酸,只有盐梅结合方能成为美味的羹。在国人眼里,梅的果实不仅食用,还可以制酱、酿酒,甚至还可以入药,有收敛止痢、解热、镇咳和驱蚊虫的功效。《诗经召南摽有梅》写道:“摽(biào,落)有梅,其实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14-02-18 18:15:06)
漫天遍野
一夜的雪只要你在
就是一张白纸铺在眼前
兰若作毫彩蝶引路
心思在磨墨
四季都挤在一起
厚厚的一层冷意
载不动
春夏秋冬的希冀
只好在冰冻的月夜
在天涯海角每一寸的顾盼间
降落你的天地
看你流泪
看你丰腴的剪影一点点消失
流畅眷恋走出一路的山山水水
潺潺是你的兰花指
勾勒的梦呓
不敢下笔
惊醒你的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14-02-16 16:29:31)

龙榆生先生纪念网站
1.请点击以上链接,可进入该网站阅读《唐宋名家词选》、《近三百年名家词选》、《词学十讲》、《中国韵文史》和《唐宋词格律》等书籍。其中【十讲】和【格律】等对欣赏和写作诗词很有帮助。特别感谢龙先生在诗词上的造诣和成书的心血,给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
2.龙榆生先生简介
龙榆生先生,名沐勋,晚年以字行。1902年4月26日出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4-02-15 07:50:26)
古往今来,有关诗词创作方面的评论和资料,真可谓"汗牛充栋",一辈子也读不完。具有相当诗词功底的同志,可以选择一点前人的诗话、词话,今人的诗词赏析、艺术探幽之类的书籍读一读,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和创作能力。而初学者若想依赖这些读物来提高自己的诗词创作水平,那就像进了大商场,商品琳琅满目,看得眼花缭乱,一时很难选中你所需要的东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第二部分
[一]白实之词,余所最爱者,亦仅二语,曰:"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①"注释:①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二]双声、叠韵之论,盛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第一部分 [一]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①”,“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4-02-06 19:43:23)
月亮,多么美丽迷人的字眼!古今中外,人们无不爱月,赏月,咏月。中国诗歌史上究竟有多少咏月诗作,如同“明月几时有”一般令人难以作答。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那便是自古咏月诗人多,咏月诗更多。“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诗经•齐风•鸡鸣》),“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诗经•陈风•月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冯小刚的春晚
是艺人的手法
就像在地铁里的丝弦
感动了少数的路人
在简陋的礼帽里
破烂地留住一些视线
喜欢你手中那把破吉他
扒拉几下
泪水哗哗
现代人的繁华
没有红色娘子军的风华
铮铮铁骨的一代青春
如画
刻在几代人的琵琶骨上
弹得精神开花
春天像雪花撒满天涯
英雄儿女啊
像几个世纪前的巨塔
早已被颓废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唐·史青《除夜》
除夕之夜,是中华民族最欢乐的时刻。东南西北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合家团聚,围炉守岁,怀着喜悦的心情,迎迓又一个吉祥的新春。   随着世事的变迁,尽管现在的守岁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除夕守岁与其说是一种风俗、一种传统,不如说是一种源远流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14-01-27 19:17:00)
韩寿,生卒年不详。南阳人,字德真。三国时魏司徒韩暨的曾孙。家世既好,年少风流,才如子建。曾投谒贾充门下,与其小女贾午有一段风流逸事。
西晋权臣贾充有两个女儿,长女贾南风,嫁于太子司马衷;次女叫贾午,尚未许配于人。贾充的两个女儿皆其貌不扬,尤以贾南风矮胖丑陋。贾午虽身材短小,但容颜还算姣美。南阳人韩寿,字德真,是三国时魏司徒韩暨的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
[76]
[77]
[78]
[79]
[8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