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影里一归舟

行而知天下,摄而录我知,文而记我得,阅书阅人,皆为快事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2016-12-14 20:43:30)
这面镜子有八十多年了,一直没有丢失,但是伤痕累累,开始模糊不清。可惜的是,我一直没有机会得见其全身,只零星道听途说。在我们的百宝箱里,它历史虽短,却是非苦难深重。 这面镜子就是20世纪中国近、现代史,尤其关及众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和学者的历史。岳南的《南渡北归》三部曲,是中国近现代学者们的流浪史诗,他们在抗战及1949年前后,流离颠沛,沉浮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6-11-05 16:26:52)
《纯真年代》这本书很老很老了,讲的是十九世纪末期纽约上流社会的社交礼仪、婚姻家庭、等级分化等等,听起来非常枯燥的主题。但是正像其他文学作品一样,它的生命力在于细节,通过琐碎的日常生活和对话,描述了上流社会之流于形式,一方面对人要求非常苛刻、严厉,但同时又禁止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凡是超越了社会规范的言语和行为,都会遭到批判、抵制甚至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6-09-29 20:58:00)

Simplestoriesmakedeepcuts,andcomplexstoriesleavesurfacescratches.Torepairsurfacescratches,IoftenappliedtoothpasteorLemonOil.Themarkswouldbegoneinstantly.Ondeepcuts,bepreparedtoseethemthereforgood.InthefirstpageofElizabethStrout’sMyNameisLucyBarton,theauthorstated:“Tobeginwith,itwasasimplestory:Ihadgoneintothehospitaltohavemyappendixout.”Thebookcontinuedontoare-countofhermother&rs...[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拿到一篇稿子,里面有一句:“Thememberiscallingabouttheirbenefits”,我毫不手软就改成了“his/herbenefits”。再看吓一跳,260个文档的系统里几乎每篇都有许多处这样的错。这不光是单数、复数乱套,这简直是乱性。怎么十几个成员的小组,单我这个唯一的“外国人”火眼金睛?据说Designer和Developer的最大区别,是一个用左边大脑,另一个用右边大脑。Developer的我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2016-09-09 20:56:03)

读罢红楼,肝肠寸寸碎。 一部红楼,写完了生命,写尽了文字。 阅历不够,不要去读;阅历够了,却又心碎。不读不足为汉人,读罢未欲在红尘。 举家食清粥,寒寝风漏卧佛寺;米罄纸尽,伏案仍书,以笔当诉!繁华背后,是写不完的心酸;美人琼瑶,转身后是荒冢累累不忍看,残酒余杯全相忘。 泪是轻的,书后的雪芹公,一字一句皆滴血,一生成红楼。 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6-08-25 22:39:31)

当肯尼亚成为肯尼亚,东非的英殖地,与动物分享旷野的有土著黑人,更有成千上万外族移民先驱。他们蜂拥而至,开垦这片肥沃的土地。二、三十年代的东非,内罗毕不过一个小城。出了城,便是无边的平原,缓缓往北,绿断肯尼亚山麓。山顶上是常年积雪的白冠,平原的背后是层层叠叠的非洲丛林,湿漉时节,水汽蒸霪冒紫烟。草原山谷,散落大小农场和非洲人部落。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打开电脑给英国邮政博物馆写了一封电子邮件,谁让他们说可以问任何问题呢。 DearSir/Madam, Blessedornot,Icameacrossabook"84,CharingCrossRoad"aboutastoryonbookmailshappenedbetweenUKandUSAin1949through1969.Ihavebeenlookingforananswertothepostagerateofbookpostbackinthatera.Withoutanyluck,Ifoundyoursiteandhopeyouwouldbringmelight.Canyoutellmetheoversearateforbookpostbetween1949and1969?A...[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16-06-28 21:55:23)

娇媚的法国女人,夜莺一般,啼鸣在冬天的巴黎及其乡村小镇,本来可以凄美,或者暗淡。因为战争践踏,蹂躏了最美,看到我步步惊心。深夜掩卷,如饮弹的Julien,胸口开了一个大洞。 姐妹花一个野性妄为,一个温良自保;一个愤世一个爱家。自小母丧父弃,三个成员心生隔阂,独居一方。二战爆发,法国沦陷,陌路却不得不同处一屋檐下,同甘共苦。冬天般严酷的日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16-05-29 22:13:29)

花飞花又落,岁岁年复年。幽兰季节,惹蝶招蜂,更惹得几位色友朋友釆花忙,约了去参观兰花展。买回来的兰花将尽,浓郁的芬芳仍然颊齿生香。几位同道凑一个集子,用照片,解读花语。兰花品种繁多,逾2万。原为娇贵花种,如今上架超市,各色蝴蝶兰进入寻常百姓家。中国古诗画里的兰以亚洲兰为主,主叶,少花。花往往开在四月,谓之蕙,蕙兰或者兰蕙如此而来。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回国记早已经唱罢宴歌,凉了多时。可是心里一直隐隐不能给它打上句号。有什么总是如影相随,丢不开。 是家乡吗?当人力三轮车风风火火地将我拉到家门口,我不敢下车。那条拥挤的小巷子不见了,那条姐姐趴二楼窗口就能清清楚楚看见对面小饭馆、面馆操作偷学厨艺的小巷被宽马路取代了。路口古老的大榕树还立着,这是唯一的标记了。我跳下来,摸上已变黑灰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