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次“阿”字讨论之前,一直以为在“阿母”“阿爷”中的“阿”没有实际意义。讨论中查汉代《说文解字》,方知其本有意思。从跟贴里摘录如下,供大家参考:
“阿”,此处当“昵近”讲,爱称,是从“阿”字”曲”的意思派生而来。根据说文解字:
“曲則易爲美。故隰桑傳曰:阿然,美皃。凡以阿言私曲,言[
阅读全文]
与曲师、龙兄、蝶兄关于“阿”字平仄的讨论中,他们提到了“以诗证韵”方法,即根据前人的诗作判断平仄音韵。我是赞同这种方法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法也不是没有任何问题,尤其是当它不符合韵书,或曰古代的“字典”的时候。
我觉得应用此法,需要加个定语:“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是对的,不可前推,也不可后推,更不宜以此否定[
阅读全文]
曲师举例,古诗词中“阿娇”“阿谁”中的“阿”字为仄,而查平水韵中却没有“阿”字读仄声的选项,当何去何从呢?
查了一下《汉典》中《康熙字典》的链接:
http://www.zdic.net/z/27/kx/963F.htm
康熙字典讲,根据《韻會小補》“阿谁”“阿爷”“阿妹”中的“阿”音同“屋”,为入声。曲师提到中华新韵注释中[
阅读全文]

(本系列上一篇见闲话李白、杜甫和刘禹锡(1))
中国诗坛,一向“李杜”并称,同尊为诗歌艺术的最高峰。既是一“仙”一“圣”,自是风格有别,这也导致了其创作体裁上不同的偏好。唐朝以降,近体(格律)诗主导诗坛,杜甫的格律诗更是受到极高的推崇,乃至被视为学诗之正途。而个人之见,李白最有“仙气”的作品,却首推古体诗,其次[
阅读全文]
白云一去九霄愁,点点离情入海流。
何日君归天宇阔,蒸蒸飘逸瑞新秋?
(昨日惊闻此讯,和沁文兄而作。以水的循环立意,盼九兄早归。)
《九曲阳关》
辞君又落长亭雨
(平平仄仄平平仄)
沁文(古来客)
2015.05.20
温如绿醑怡人醉,平平仄仄平平仄
淡比闲云望水流。仄仄平平仄仄平
此去诗坛将缺色,仄仄平平平仄仄
谁听夜雨已知秋[
阅读全文]
窃诗能算偷?一一饰风流。
笑汝徒无趣,蜡油多味不?
(辛勤饮蜡油)
(依平水韵,"不“此处读fou(2),十一尤韵。作诗之趣本在于创作的过程,变成了ctrlc+ctrlv的体力活,岂非味同嚼蜡?惟蠢人为之。第二句:此人网名中有“yiyi")
此事原委在:http://bbs.wenxuecity.com/poetry/647570.html[
阅读全文]
玉出红泥不染尘,博闻萃取炼才真。
建丰宝岛光华夏,经国民权立德仁。
首句:红泥指代苏俄。另外,精品紫砂壶中有“红泥玉笠”、“红泥玉柱”之称谓。故“玉出红泥”,似也过得去。:)
第三句:经国先生字“建丰”,取双关之意,建树颇丰。
末句:“经国”双关“治理国家”之意。“民权”为三民主义之鼎足之[
阅读全文]
径小芳菲郁,琴悠涧水清。
姗姗蜂蝶晚,新蕊可知情?
茉姐雅和:蝶语
珍珠如线落,翻过浪花声。
容我轻轻禀,花儿若有情!
遍野师姐雅和:小径
小径仙风过,人回玉鸟鸣。
眸中深若水,又乱小溪声。
沁文兄雅和:
《秋色柳忆》
碧玉亭边别样姿
(仄仄平平仄仄平)
沁文(古来客)
2015.05.14
三秋湖畔影,一世雨中情。
[
阅读全文]

湖畔乐哈哈,挖沙俩小娃。
火山协力垒,造岛献妈妈。
小娃近日听闻夏威夷火山爆发造岛的故事,下午和邻家小哥哥玩耍时遂“现买现卖”。[
阅读全文]
一舞青龙震九州,云长烈胆写春秋。
天时地利皆相助,唯欠人和遗恨休。[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