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我闻,我思我想

从大陆来到美国,至今在东西方度过的时日大致各半。愿以我所见所闻触及一下东西方的文化和制度。也许能起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个人资料
溪边愚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北京戒严好久了。我们在上海的办公室里,每天大家都是一边工作,一边议论国事,关心着民运的动向,惦记着学生的安危。 我们当时有与北京合作的项目,到日子了北京却迟迟没有消息,就打电话去询问。北京那边说,你们还在干活啊?知道我们这里是怎样的吗?我们是天上飞机,地上坦克,街上喇叭哇啦哇啦叫!都戒严了,还上什么班啊?! 北京可以不上班,上海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6)
今天是文革正式开始50周年忌日。在这样一个令人反思的日子,记录一下我们家庭中十多年前的一件事。为帮助我们带孩子,父母在美国与我们一同居住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妈妈的全部心思都在孩子身上。爸爸个人兴趣多多,帮助带孩子之余,不仅到处走走看看,还参与了一些活动。每天的中文报纸和电视也是必不可少的功课。呆久了,对美国的民主和自由也有了些比较具体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邓丽君从没去大陆演唱过,而且是明确说:“大陆,我是绝对不会去的。”
费翔如果不是最早的一个,也是最早期去大陆发展的港台歌星之一。
曾有人赞赏邓丽君,说她明辨是非。同时指责费翔,为了钞票放弃原则。 有必要如此苛刻,如此在演艺圈“大是大非”吗?照我看,邓丽君有这样的认知,难能可贵,我对她钦佩有加!费翔在大陆娱乐极度荒芜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雷洋死了。死的太蹊跷! 大家都在呼吁他死的真相。现在我知道的,有要求独立尸解的,有要求独立调查的等等。这都是正确的方向。不知道在中国就司法程序而言有没有这样的先例。我们听说的类似的先例都是什么中央工作组啊,上级纪委啊等直接接手,不是司法意义上的独立调查。我相信相关法律条文是有的,只希望在实践上不需要摸着石头过河。 就是这次真的能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2016-05-08 14:47:34)
我不是那种很喜欢小孩的人,至少在我有自己的孩子之前,从来没对别人的孩子感兴趣过,我不会看见别人的孩子就有忍不住要抱一抱的冲动,所以婚后对要不要孩子一直无所谓。后来是他在结婚十年后决定说,还是要吧。当时对自己说了句:好吧,如果婚姻是一种全新的生活,就把生育当作是人生的一种完成吧! 上天眷顾我,一个很可心、很招人爱的女儿! 有意思的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6)
妈妈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同学好友中有一起留在本校的,也有分配到各地其它高校的。高校普遍有职工宿舍和家属楼,所以大学老师一般都住在学校。妈妈留校后也曾住宿舍,但结婚时她选择把家安在爸爸单位的家属楼,住到了校外。 文革初期,高校是最混乱,最动荡的场所,也是最危险的地方之一。妈妈所在学校武斗极其严重,甚至有人不知从什么地方弄到了枪支弹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前些文提到30年前上海的同事们要看我的笑话,想起那时候因我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生活态度,确实经常有被期待看笑话的时候,只是每次都让人失望了,包括一次我自己打算让人看笑话却出乎意外的把事情办成了,那就是我买了一辆自行车,一辆有很多故事的车子。 在我大学的最后一年,哥哥买了辆新自行车,我立即继承了他的旧车,工作后就骑去了单位。那是一辆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70年代中期。人物的身份就省略了。 读小学的儿子那天的语文作业要求用“热爱”造一个句子,想不出来,就请老爸帮忙。 老爸说:“这还不简单吗?‘我热爱毛主席!毛主席热爱我!’” 儿子大喜,照抄,交了作业。 第二天儿子回家后抱怨说老爸的造句错了,非但被打了叉,还被老师骂!老师说“你以为你是谁!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前文“纽约就是纽约,你不服不行啊!”里多次提到纽约地铁,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我的美国点滴系列里“纽约地铁与上海地铁之比较”一文在文学城里被抄袭了。标题当然改了,内容在头上和个别中间部分稍稍有改动,但至少95%是原封不动照搬的。 我的第一反应是:我的文有这么好吗?真觉得很受抬举,一时竟不知是喜还是忧!然后冒出的第一个念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2)
纽约的Primary(总统初选)就在眼前了,各位美国总统候选人都来纽约大造声势,看纽约时报上登的其拼命证明自己是地道的纽约人的表演令人喷饭啊! 在上海长大的我,深知上海人与非上海人的区别。也许现在已经不适用了,但直到八、九十年代,我们上海人真是一眼就能辨别在街上走的一个人是不是上海人。(没有贬褒之意啊,只是阐述一个事实。)在曼哈顿生活了多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
[36]
[37]
[38]
[39]
[4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