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们想说的东西(“对象”),我们的语言够不着。而那些子虚乌有的东西,我们又能说得义正词严的。人话究竟还有多少能靠得住?用这样的语言作的思辨我们还能信赖吗?哲学怎么能用这样的工具去完成“探求世界存在的本质”的重大使命呢?除了和现实世界严重脱节外,自然语言还充满了含混、不确定、歧义、情绪色彩、暗示、双关等等。语言哲学家没有一个满[
阅读全文]
上个月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去世。令一位名人感触良多,于是在博克上说:“不由让我想到曾在2006年与她及其先生一起共进午餐的往事。”这句话引起围观。因为撒切尔夫人的丈夫丹尼斯·撒切尔爵士在2003年6月就已经逝世了。熟人看了只是耸耸肩:又一个忽悠而已。要是上升到哲学,就会有一个大问题:此人已经不存在了,这位名人凭什么能这样说?
当然[
阅读全文]
人话靠得住,母猪会上树。人类对话语的不放心,由来已久。不自信的人会问:你知道我在说什么吗?自信的会反问:你确信你知道你正在说什么?神叨叨的会说:主啊,饶恕他们,他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但语言哲学家来了,说:人类确实不知道自己正在说什么。这下搞大了。前几句还可能是交流和表达的问题;最后这句直接指向语言自身有问题了。
我们看看维特[
阅读全文]
出于对丰乳肥臀的担忧,我得警惕“解构主义”。望文生义,我以为“解构主义”是反对“结构主义”的。所以指望结构主义能拯救我们认为是美好的东西。谁想不看不知道,一看更坑爹。结构主义才是始作俑者。他们说:丰乳肥臀只在美女身上的时候才有意义。单独出来什么都不是。听起来很有道理,比如要是长到我身上。。。噫----怪!算了,结构主[
阅读全文]
这个问题,原来是我“抛砖引玉”抛给楼上网友的。可是他不接。这块砖就又笔直地落下来砸到自己头上,晕!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这句话,有人说是孔子说的,有人说是古语。原文出《论語・八佾第三》: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从上下文看,算是孔子引用的古语,可能性大一些。
“祭如在”是什么意思?孔家孙子[
阅读全文]
驴的大半生,饮食男女,基本没有时间去操心哲学。但哲学总来烦我。且说当年高考考研,政治都和数理化一样算分。还记得在中学里,最高深的命题,就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外因相互作用问题。探讨如下:思想不下蛋,要母鸡来下。是为“唯物”;石头孵不出小鸡,必须是鸡蛋才行,是为内因;光有鸡蛋还不行,得有温度,还不能高,高了成烤蛋,不能低,低了没动静。是[
阅读全文]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有侃哲学者乎。这可能是件长脸的事。要不当年老舍干嘛一出手就是《老张的哲学》?老舍、老张有哲学,老驴当然也要有。也来摆呼摆乎。
首先汇报一下老驴的学术功底:
哲学:最高学到中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课外连康德爷都没读过;
数学:本科理科二类高等数学,现在已经忘了怎么解微积分题;
逻辑:没有读完一本入[
阅读全文]
“你还想我的赠品。我能献你甚么呢?”亲,偶正经不是开网购店的。没有《庄子心得》卖。这是《影的告别》里的影子的话。不信,网上有北大孔三妈教授的朗诵。字正腔圆又腔圆。不过这与庄子还真有点关系呢,说来话长。一九三三年底,上海文坛上一老一少,纸上恶战一场。事出《大晚报》发了个表格,要文人们给青年推荐必读书。施蛰存做过一年中学教师,就推荐[
阅读全文]
楚王好细腰,国人多饿死。中国好孝道,国人挨板子。在家中,棍棒底下出孝子,在外面,不孝之子棍棒下面死。不孝一直是十恶不赦的大罪之一。“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不孝罪中最轻的,比如服丧期间提前换掉孝服,就要杖八十。不行贿,有多少人能在八十杖后活下来?当然更多的就在家族内解决了。不待父母告官,族中老人认定了不孝孩子,男的乱棍打[
阅读全文]
赏心乐事莫过于,别人对我说的是心里话,我对别人说的是圣人的话。这样就奠定了一场令我愉快的交谈。这次也不例外。在跟贴中,许多网友掏心窝子对我说,孔孟呢,叙事也许是不真实的,逻辑可能是破碎的,但他们用心是肯定好的,道德是美不胜收的,还正是我们当前所迫切需要的。于是深深被感动,也难得掏了句心窝子:道德是利益分配的工具。不料,不被接受,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