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干年前旅游时,注意是旅游,那时还没真正体验过旅行的滋味。偶遇一位塞浦路斯的女性,她以为我不知道她的国家在世界地图的什么位置,于是退而求其次地告诉我,她是希腊人(其实是塞浦路斯的希腊裔)。我首先祝贺她没生在被土耳其占领的部分,随后当我准确地说出她祖国的首都是尼科西亚时,这位女士有点小激动,我们之间的话也随之多了起来。她告诉我她在环[
阅读全文]

久违了,风情坛的兄弟姐妹,老少爷们。时光如梭,转眼2012年即将过半。去年初的时候我做了一个决定,希望能抛下生活中的纷繁琐事,有一次没有约束的旅行。抱着这样一个想法,我一个人上路了。我是2011年2月出发,2012年1月结束行程。不知不觉中走了这么远,现在回头再看,挺有意思。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跑遍世界的每个角落去凑热闹,与天南海北的人交朋友,是我的梦[
阅读全文]
,当地人暂时躲过了西班牙的入侵。40多年后,前来复仇的西班牙人莱加斯皮最终将整个菲律宾献给了西班牙和天主教。<br><br>宿务附近的岛屿上有一尊雕像,说的是西班牙人征服者莱加斯皮邀请菲律宾土著酋长到自己的船上,两人都饮下了掺有对方血液的拜把子酒。这次血盟仪式标志着菲律宾人与西方人之间第一次达成了和解,从此天主教在这个国家大行其道。<br><img src=http://i42.tinypic.com/2n24kxv.jpg border= 0><br><br>言归正传,我来此的主要原因,是见识一下在每年复活节的耶稣受难日(Good Friday),把真人钉到十字架这个在常人看来近乎疯狂的仪式(Crucifixion Ceremony)。虽然该活动让梵蒂冈和教会感到郁闷,但确实已经在菲律宾存在了几十年。每年自愿参加钉十字架的民众大多是家人有病痛,或家庭存有极大困难,他们希望借此赎罪,请求天主宽恕。据说有其中一名志愿者已连续参加26年,他是因为一次从楼上摔下来大难不死而感谢主的保佑。<br><br>San Fernando是看钉十字架最有名的地点,但这地界因为平常不是旅游区,还真不太好找。一路上边走边问,最后歪打正着撞上巡游的队伍。<br><img src=http://i39.tinypic.com/r90adw.jpg border= 0><br><br>有信徒扛着大型木质十字架步行,主要是体验当年耶稣自己背负十字架到刑场的苦路。<br><img src=http://i42.tinypic.com/1fwbyq.jpg border= 0><br><br>许多参加巡游的信徒都光着脚,蒙着脸,鞭打自己赤裸的背部,以示虔诚赎罪。<br><img src=http://i41.tinypic.com/fwjcdu.jpg border= 0><br><br>一会儿功夫,几乎所有人都皮开肉绽。<br><img src=http://i43.tinypic.com/lgraq.jpg border= 0><br><br>鲜血顺着白裤子淌了下来。<br><img src=http://i44.tinypic.com/126efph.jpg border= 0><br><br>路上不少看热闹的民众。<br><img src=http://i44.tinypic.com/33yjozd.jpg border= 0><br><br>许多人专门雇了三轮车尾随巡游队伍,后面的救护车是为意外受伤或体力不支的信徒准备的。<br><img src=http://i44.tinypic.com/biwlj.jpg border= 0><br><br>为制造更加血淋淋的场面,旁边还有工作人员用锋利的刮胡刀片再在信徒的背上划上几道口子。 <br><img src=http://i41.tinypic.com/2wg63v7.jpg border= 0><br><br><img src=http://i41.tinypic.com/kch7m.jpg border= 0><br><br><img src=http://i42.tinypic.com/149mdf7.jpg border= 0><br><br>地上留下一滩血迹。<br><img src=http://i40.tinypic.com/2dsnwrb.jpg border= 0><br><br>几名外国游客跟在队伍后面。<br><img src=http://i42.tinypic.com/11t3c0o.jpg border= 0><br><br>有好心的志愿者给巡游的信徒们发水,发鸡蛋,还非要给我一个。<br><img src= http://i44.tinypic.com/1174oxj.jpg border= 0><br><br>除了自己鞭打自己,<br><img src= http://i41.tinypic.com/dfu0qr.jpg border= 0><br><br>还要接受路人的抽打。<br><img src=http://i44.tinypic.com/20k4uoj.jpg border= 0><br><br><img src=http://i39.tinypic.com/34oemv6.jpg border= 0><br><br>甚至被踹上两脚。<br><img src=http://i39.tinypic.com/2e1wpef.jpg border= 0><br><br>小孩子似乎都觉得鞭打他人很过瘾。<br><img src=http://i40.tinypic.com/30xiwrd.jpg border= 0><br><br>这个小男孩看我在拍,露出一脸坏笑,居然还给我摆pose。<br><img src= http://i43.tinypic.com/jqql2r.jpg border= 0><br><br>巡游的人们最后到达一个小教堂。<br><img src=http://i40.tinypic.com/n6q8m1.jpg border= 0><br><br>趴在地上时也要模仿耶稣受难的姿势。<br><img src=http://i42.tinypic.com/2hxsfx0.jpg border= 0><br><br>最后的祈祷。<br><img src=http://i42.tinypic.com/5uohue.jpg border= 0><br><br>听说教会虽不赞成,但当地政府暗中鼓励民众参加,以吸引游客,提升旅游业收入。这名警察大叔就很乐意为游客指路。<br><img src=http://i42.tinypic.com/2nq9xcy.jpg border= 0><br><br>随着人群来到一个尘土飞扬的小广场,信徒们将在正午前再现“耶稣受难”场景,耶稣就是在这一天为世人的罪被钉十字架而死。<br><img src=http://i43.tinypic.com/qs47yw.jpg border= 0><br><br>这些刚才还在抽打自己身体赎罪的小伙子,身上血迹未干,已经开始抽烟喝啤酒聊天,高高兴兴看起热闹来了。<br><img src= http://i44.tinypic.com/1sjd5e.jpg border= 0><br><br>虽然时辰未到,但仪式已经提前开始,远远地看到一名志愿者已经被钉到了十字架上,原来被钉者和路上抽打自己身体的是两拨人。<br><img src=http://i41.tinypic.com/akki0g.jpg border= 0><br><br>围观的人群一拥而上。据说去年还有女信徒自愿被钉,应该是很吸引眼球的行为。<br><img src= http://i40.tinypic.com/rvlqwh.jpg border= 0><br><br>看到有外国游客近距离拍摄,我也设法挤了进去。<br><img src= http://i43.tinypic.com/m9yvtk.jpg border= 0><br><br>这哥们神色凝重,表情恰到好处。<br><img src=http://i42.tinypic.com/6qyy6g.jpg border= 0><br><br>不过这样的信仰表达真的有点不可思议,让人比较难以接受。<br><img src=http://i43.tinypic.com/2vukemq.jpg border= 0><br><br>现场有专人用扩音器在唱圣歌。<br><img src=http://i44.tinypic.com/40sqq.jpg border= 0><br><br>又有一名志愿者做好了被钉的准备。<br><img src=http://i39.tinypic.com/24fd7ba.jpg border= 0><br><br>这就是用于钉住信徒手掌的长钉。<br><img src= http://i43.tinypic.com/2aaaqsz.jpg border= 0><br><br>他自己大概也有点胆怯吧,于是把把头扭了过去。<br><img src= http://i39.tinypic.com/30ms5ti.jpg border= 0><br><br>无数只手伸了过来,就为记录这一疯狂时刻。<br><img src=http://i44.tinypic.com/29c6t8n.jpg border= 0><br><br>好让人揪心呐。<br><img src= http://i42.tinypic.com/ie2cfk.jpg border= 0><br><br>正在往手掌上钉钉子。<br><img src=http://i41.tinypic.com/2hgee0x.jpg border= 0><br><br>志愿者的手掌被钉子钉穿。<br><img src=http://i44.tinypic.com/o89gr8.jpg border= 0><br><br>下面的观众以手掩面,唏嘘声一片。<br><img src=http://i43.tinypic.com/a0z391.jpg border= 0><br><br>十字架被众人立了起来。<br><img src=http://i43.tinypic.com/11w4u8w.jpg border= 0><br><br>孩子们扮演的手持长矛的罗马士兵。<br><img src=http://i42.tinypic.com/359h37d.jpg border= 0><br><br>从背面看。<br><img src= http://i42.tinypic.com/dm9p2h.jpg border= 0><br><br>坚持大概五分钟后放倒。<br><img src= http://i44.tinypic.com/lwepk.jpg border= 0><br><br><img src=http://i42.tinypic.com/8yu79j.jpg border= 0><br><br>拔出钉子,往手里塞一团药棉。<br><img src=http://i42.tinypic.com/zy7hgx.jpg border= 0><br><br>穿上鞋。<br><img src=http://i39.tinypic.com/33mpx6r.jpg border= 0><br><br>完事走人。<br><img src=http://i39.tinypic.com/3586lvm.jpg border= 0><br><br>围观的人群忙着拍照。<br><img src=http://i44.tinypic.com/egete0.jpg border= 0><br><br>仪式结束后志愿工作人员合影。<br><img src=http://i43.tinypic.com/35d6w4l.jpg border= 0><br><br>我听到这位牙套妹的妈妈夸奖她女儿今天的表现很好。<br><img src=http://i40.tinypic.com/w86zqr.jpg border= 0><br><br>导游书上说最好预备一件备换的T恤,因为近距离观看他们抽打自己,难免会沾上“新鲜的人血”。可惜我之前没看到这段话,拍照时也没注意,后来才发现这一天下来,我身上,裤子上和鞋上,甚至背包上都沾满了血点,不知有多少人的DNA。<br><br><br>)
据芝加哥大学发布的报告,菲律宾是世界上信仰上帝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复活节圣周期间本人刚好在菲律宾,亲眼见证了狂热的教徒志愿者被钉在十字架上,再现“耶稣受难”的场景。由于场面比较血腥,肠胃不好者或晕血人士请慎入绕行。
菲律宾称自己是世界上第二大天主教国家,大概是按人口算的,这个国家近一亿人口大部分笃信天主教。1521年葡萄牙探险家麦哲伦[
阅读全文]
,该船的模型和图案是旅游纪念品商店里的主角,且被印在了一角加币的背面。<br>3<br><img src=http://i53.tinypic.com/2w58v0n.jpg border= 0><br><br><br>龙虾半岛上怎能缺了龙虾呢。<br>4<br><img src=http://i52.tinypic.com/oic29d.jpg border= 0><br><br><br>龙虾的形象无处不在。<br>5<br><img src=http://i55.tinypic.com/255q4r8.jpg border= 0><br><br><br>平静的港湾,水面倒影清晰可见。<br>6<br><img src=http://i51.tinypic.com/2dlnfgl.jpg border= 0><br><br><br>“红配绿”好像是葡萄牙风格。<br>7<br><img src=http://i52.tinypic.com/2eydrus.jpg border= 0><br><br><br>Fishermen\)
Lunenburg是NovaScotia省继Halifax之后的第二片英国殖民地,建立于1753年,这里的早期居民大多来自德国、瑞士和法国。跟PennsylvaniaDutch一样,他们都属于“ForeignProtestants”,在英国殖民者的鼓励下迁来北美定居。
1
由于富有浓厚殖民地色彩的建筑和设计受到了完整的保护,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Lunenburg老城世界文化遗产。同一类型的UNESCOWorldHeritageSite在整个北美只有两处[
阅读全文]

上集说到我阴差阳错地赶上了MahoneBay的海盗节,其实这个小镇最出名的不是海盗,而是三座小教堂,它们的形象出现在无数的明信片和挂历上,简直就是MahoneBay的同义词。
1
所以说对于大多数游客,MahoneBay等于“三座小教堂”。
2
这三座教堂是小镇的icon。
3
一座为白色。
4
另一座则是非常显眼的黄色。
5
第三座的造型是不常见的平顶。
6
三[
阅读全文]

这里的“盗”是指海盗,另一个“道”则是指生财之道。有点牵强俯会是吧,总之我想表达的就是这疙瘩的人很会利用海盗的形象来赚钱。
MahoneBay是一个只有1000人口的花园般的典雅小镇。
1
我来这里是为了参观一年一度的木制帆船节。
2
每年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木制帆船爱好者云集此地,进行一系列的展示活动。
3
可等我到了当地却被告知,从今年起“[
阅读全文]
?就为了报复两年前美国入侵加拿大烧了多伦多(当时叫York,加拿大还是英国殖民地)的政府和议会大楼。所以说加拿大现在好多historical site(比如魁北克,哈利法克斯和Kingston的城堡,以及连接Kingston和渥太华的Rideau运河),当时修建时都是战备需要,防美国人的,英国人掏的腰包。要说这美国和加拿大的关系还真逗,别看现如今好的跟什么似的,敢情当年也结过梁子。<br><br>)
今天参观了一个哈利法克斯的重要景点-theHalifaxCitadel,也就是国人常说的“星形军事城堡”。
1
城堡建在一个山头上,易守难攻,而且居高临下,可以对港口的情况了然于胸。
2
这个星形城堡本来是作为军事防御工事而建造,但因从未遭过attack也就无法验证其设计的合理性。
3
难道是这只鸽子化解了战争的阴云?
4
这叫thesignalflags,城堡上的哨兵观察到[
阅读全文]

前面说过哈利法克斯是加拿大最大军港,今年恰逢加拿大海军成立100周年。
1
很多人可能不相信,二战结束时,加拿大拥有世界第三大的海军力量。
2
哈利法克斯的港口到处都停泊着军舰,随随便便就能看到,而且都是现役的。这张照片里,军舰,商船,游艇,互不干扰,和谐共处,一派祥和。
3
我住得地方离水边很近,每天没事就去转一圈,这是码头上的[
阅读全文]
<br>2<br><img src=http://i55.tinypic.com/mcbyhz.jpg border= 0><br><br><br>对于这场人为灾难,很多地方的人民都伸出了救援之手,据说当时连中国都进行了募捐,其中最重要的支援来自麻州的波士顿红十字会,在人力物力方面都给与了很大帮助。作为一种enduring thank-you,从1971年开始,哈利法克斯每年都要送一颗大圣诞树给波士顿,住在波士顿的朋友可以留心一下,这棵树就在Boston Common。<br><br>下面要说的是另一起跟哈利法克斯有联系的重大事件。1912年4月14日,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当时被形容为unsinkable ship)载着2227名船员和乘客,从英国南安普顿往美国纽约进行她的处女航。在离哈利法克斯500海里处撞上冰山,“My god, the Titanic has stuck a berg”,当时船上的报务员如是说。(哈利法克斯Public Gardens里的泰坦尼克号模型)<br>3<br><img src=http://i54.tinypic.com/xohxn8.jpg border= 0><br><br><br>三艘哈利法克斯附近的船只立即前往救援,但由于鞭长莫及,最快的船赶到时,泰坦尼克号已葬身大西洋底。1500多人丧生,只有702人被幸运地救起,大部分为妇女和儿童。除被家属认领走的遗体,其余的死者分别被埋葬在几个不同的墓地,其中最大最集中的是Fairview Cemetery。这个墓园交通不便,从地图上看距离downtown不近。但我这人只要不是在旅馆枯坐,去哪里都行。于是我一不做二不休,毅然决定暴走近两个钟头去一趟,一路上再也没见到第二个游客。<br>4<br><img src= http://i56.tinypic.com/148er28.jpg border= 0><br><br><br>这里埋葬着121位泰坦尼克号上的遇难者,可以说是他们的final resting place。泰坦尼克号游轮的东家,the White Star Line,支付了全部丧葬费用。<br>5<br><img src=http://i52.tinypic.com/x364af.jpg border= 0><br><br><br>我那天很lucky,刚到没多久就碰上一个guided tour,厚着脸皮蹭听了几段。<br>6<br><img src=http://i55.tinypic.com/2isv9e8.jpg border= 0><br><br><br>当遇难者的遗体刚从大西洋打捞上来的时候,由于身份无法确认,每个人都给了一个编号。考虑到没人能在如此寒冷的海水中撑过24小时,因此每个墓碑上的遇难日期都是同一个日子,1912年4月15日。<br>7<br><img src=http://i55.tinypic.com/2nkp5k8.jpg border= 0><br><br><br>若后来某个遇难者的身份得到确认,就再在墓碑上补刻上名字。<br>8<br><img src=http://i53.tinypic.com/28t9its.jpg border= 0><br><br><br>也有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后来自掏腰包,重新修一个更大的墓碑。<br>9<br><img src=http://i54.tinypic.com/2f03udd.jpg border= 0><br><br><br>这其中最具知名度的大概是编号为227的墓碑,得名于1997年卡梅隆执导的好莱坞大片《泰坦尼克》。J.Dawson就是Leonardo DiCaprio主演的男主角的原形,当然真人版的Jack是不是也如莱昂纳多般帅气,有没有在船上演绎出那段生离死别的爱情就无从考证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真人其实不叫Jack,而是Joseph Dawson,来自爱尔兰,是泰坦尼克号上的一名锅炉工。影迷们可不管这些,他们宁愿相信这个美丽的误会,被影片中的爱情所感动,被男主角的英俊所迷惑,也就是爱屋及乌吧。所以这个墓碑前经常是鲜花不断,偶尔还会发现电影票的票根。<br>10<br><img src= http://i56.tinypic.com/dg18op.jpg border= 0><br><br><br>顺便提一下,电影里那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小提琴手,就是直到船快沉没时还在演奏那位,也是一个真实人物,叫John Clarke,他被埋葬在另一个墓园。<br><br>这个墓园里另一个比较知名的墓属于一个unidentified child victim。这么多年来一直没人来claim这个小孩,但这似乎更激发了生者的爱心,很多人会带着鲜花,玩具和公仔前来。<br>11<br><img src=http://i52.tinypic.com/rlj1vk.jpg border= 0><br><br><br>直到2002年,经多方考证,终于发现上面那个Unknown Child来自芬兰,遇难时才13个月大。但更不幸的是,与他同船的妈妈和四个哥哥也在这次海难中葬身海底,无一生还。<br>12<br><img src=http://i56.tinypic.com/nyec10.jpg border= 0><br><br><br>不少墓碑上的铭文情真意切,读起来很令人感动。<br>13<br><img src=http://i54.tinypic.com/6ztpvd.jpg border= 0><br><br><br>14<br><img src=http://i54.tinypic.com/2vwv28g.jpg border= 0><br><br><br>15<br><img src=http://i54.tinypic.com/245kg02.jpg border= 0><br><br><br>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的关于泰坦尼克号的故事或历史背景,可以考虑参观Maritime Museum of the Atlantic。博物馆里有专门的泰坦尼克主题展览,包括一些打捞上来的泰坦尼号遗物。<br><br>哈利法克斯以西40公里有一个全加拿大最有名的小渔村- Peggy’s Cove。此地的长驻居民约50(为保护景点的原汁原味,当地政府已不再允许外来人口搬迁至此),没有公共交通可以到达,如果你没有车,就只能打taxi或跟随旅游大巴前往。此地的主要景致是一片礁石延伸入海,一座红白相间的灯塔建于巨石之上,里面有个加拿大唯一的灯塔邮局,可以盖上独一无二的灯塔邮戳,寄张明信片给远方的朋友。旅游书上说Peggy’s Cove是one of the busiest tourist attractions in Nova Scotia,并且建议早上10点以前造访,赶在成串的旅游大巴到来之前。一听这个我就皱了眉头,旅游中最不喜欢吵吵闹闹的大巴团。正巧遇到一个在苏州教过两年英语的加拿大人,我问他“我已经在纽芬兰看了无数灯塔和小渔村,还有必要去看这the most-photographed lighthouse吗?”,他倒也痛快,“那就别再浪费钱了”。你看,老话说“听人劝,吃饱饭”,所以这个景点被我skip掉了。<br><br>离Peggy’s Cove 1公里远有个The Swissair Flight 111 Memorial,不知大家是否还能记起当年这起悲剧?1998年9月2日,瑞士航空111航班刚从JFK机场起飞不久就发生大火,然后坠毁在哈利法克斯附近的大西洋里,机上249人全部遇难。由于这个航班每日往来于纽约和日内瓦,联合国两个常驻地之间,所以也被称为“the UN.shuttle”,据悉遇难者中确有几位联合国高级职员。<br><br>哈利法克斯有个Pier 21,这可不是一般的码头,它的地位很特殊,相当于Ellis Island之于纽约。因此又被称作Canada\)
这“悲情”二字是我强加给哈利法克斯的。因为从我读到的资料里,感觉这个城市有点背。让人一想到她,就会不自觉地跟“坠机,沉船,大爆炸”联系到一起。再就是,历史上曾经有带着血泪史的百万移民从这里登陆加拿大,二战期间陆续有近百万加国士兵从这里奔赴欧洲战场,这些听起来甚至有些悲壮的感觉了。总之,Halifaxismorethanacity,morethanaseaport,andmorethanaprovincialcapital[
阅读全文]

离开纽芬兰后,我乘飞机前往NovaScotia。加拿大的地名有很多种不同的中文翻译,就拿这NovaScotia来说,大陆人翻作新斯科舍省,台湾人称新斯科细亚省,到了香港人嘴里变成了诺华士高沙省,而当地华人又把它简称为新省或诺省,把我都搞糊涂了,所以我决定下面再提到它时还是用英文好了。
NovaScotia是加拿大东部突出于大西洋的一个半岛省,从地图上看形状和龙虾极为相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