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这里”相守
我们习惯了奔跑,像一阵风。穿过旷野,弄乱每一棵树每一丛蒿草茂密的或者稀疏的头发。登上不太高的山坡,从那里向下张望,愉快地发现收入眼底的东西不再高大。然后继续穿行在城市繁华的街巷,顺便将隐约飘荡的笙歌捎带一程。也时常徘徊于隐秘的阴暗的角落,好奇地窥视那些阳光照不见的秘密。一旦停下来我们就心慌意乱,不确定自己是[
阅读全文]
握住时间如果时间轴是由离散的点也就是时刻组成。我们从一个时刻跳到另一个时刻,中间连跳跃的轨迹也没有。这应该就是“活在当下”了。在当下的一刻,没有过去,也没有将来,它们只是一个个毫不相干的不同的点而已,与自己的左邻右舍没有联通。于是因果没有了,记忆没有了,精心设计的一环套着一环的计划没有了,后浪推前浪的奋勇和悲凉没有了。连命运也[
阅读全文]
失忆
来到人世的时候我们抹去了所有记忆,只携带一具脆弱而毫无力量的小小身体,开始了这场惊天大冒险。记忆是时间的证人,时间之前是深不可测的黑洞。
《记忆碎片》令大导演诺兰一举成名。讲的是一个失去记忆的男人,处于追杀和被追杀的险境。结果出人意料。男人失去的是短期记忆,长期记忆还在。否则叫白痴。但白痴也有吃饭睡觉的本能。本能也是一[
阅读全文]
漂泊
自从梅表姐被接来同住,静就再也没有孤单过。梅表姐比静大两岁,人高马大性情顽劣。静需要使出浑身解数以便与她终日相处。孤独这时反而变成奢侈品,陪伴的代价眼见着得不偿失。人到头来不得不与刺猬同病相怜。孤独还是不孤独?这是一个人类从来没有解决的问题。有时想要揽住孤独有时想要将孤独推开。有时热闹着孤独有时清冷着孤独。有时从孤独中汲取[
阅读全文]
寂静
孤独是一片阴冷的雾气,生于内心看不见的地方。自时间初始以来。
静记忆中的孤独是从四岁多回到父母身边开始的。一个整天被锁在家里的幼小孩童的单纯的孤独。妹妹小丽要在几年之后才出生,年龄的差距也定格了姐妹间的距离。当时那个家和静后来有过的几个家都已经陆续掉进时间的缸里被腌制成一种叫作“回忆”的东西。依稀间那个大院里有一[
阅读全文]
某天我试图跟人讲明白一个道理:无论你顺从一个规则或是抵抗一个规则,你都在被规则牵着走。无果。心中困惑:这么简单的道理,怎么就不明白呢?一想,似乎这个道理也不是很简单。再想,这个道理我好像也是在哪里听了又听才听进去的。三想,就想起茶轩。某饶舌大神以极遛的舌头掰开了揉碎了地搓揉“楞严经”。“文殊是文殊,文殊非文殊”,“话语[
阅读全文]
一首老歌
“流水年长”来自Beyond的一首歌“你知道我的迷惘”,“我们曾经一样地流浪,一样幻想美好时光,一样地感到流水年长。。。”
歌词如诗一般流淌带走了青葱岁月,这类伤感总是回忆里最经典的点缀,好比偶然翻开的书页里夹着的泛黄的纹路清晰的花瓣。静在二十年后又去细听这首老歌,被一种有关孤独的悲伤紧紧攫住,让她止不住伤[
阅读全文]
引言
一直想要写的题目是”行走在生与死之间”。我为找到这样一个袖珍的盒子可以装进人生的七荤八素而小有得意,一面却又顾忌它有些过于庄严。与死有关的话题总是让人肃立而且情绪黯淡,好像死本身带着的那股消毒水也掩盖不住的腐坏的气味会随着谈话和文字在现实的空气中弥漫。当人们不得不讨论它的时候,宁愿将它放置在星辰那般遥远的地方,让它像[
阅读全文]
不可挑战的正确(上)
“政治正确”如此流行,不写未免浪费题材。维基百科上对“政治正确”的解释是,“政治正确多指在言辞、行为、政策中避免对社会中的某些群体造成冒犯意识。在使用中,‘政治正确’多带有蔑视色彩,意指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之过度与无理,暗示其非‘在事实上的正确’。这一语词已在美国自由派和保守派的‘文化战[
阅读全文]
要么宽恕要么毁灭
已经有很长一阵子很少出门也少与人联系。时光在日升与日落之间缓缓摆动,浑然忘却赶路的匆忙。百闲之中耐下心来学习“宽恕”,跟着《奇迹课程》的教导。《奇迹课程》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由两位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合著而成,但据说得自耶稣亲授。从最初邂逅此书到此时略解其味,一晃几年已去。
一路磕绊走到如今,灵性练习越来[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