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地挥一挥手

居美国华盛顿, 就职政府部门, 花甲年岁,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个人资料
华府采菊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博文
阅读 ()评论 (0)
(2015-06-17 08:54:32)
阅读 ()评论 (0)
很有意思,不过兄弟对文革初期的“干部子弟”(当然是高干子弟)整的对象与作者看法略为不同,文革初期的干部子女红卫兵,不但要整社会上的阶级敌人,还要整同是共产党的中小干部,比如北京那些北大乃至打死的中学领导,他(她)们也都是共产党干部啊,大多也是解放前就参加了革命的干部啊,只不过不如那些打他们的红卫兵的爸爸大,所以叫做“共产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5-06-14 13:12:23)

相当多的照片在别的地方也出现过,好奇地再次转载过来,对于有些地方,试着猜猜是啥个地方,大家一起帮帮忙--转载者
上海在2008年3月5日迎来了公共交通(上海最早的公共交通是有轨电车)百年生日。本人曾经在2010年3月2日发表过《上海历史上的有轨电车》一文,介绍了上海有轨电车的历史,上海有轨电车至1975年12月1日上海最后一条有轨电车停驶拆除,前后共经历了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文章介绍左起王平田纪云乔石邓力群薄一波,边上的没介绍,显然是个军人,时间说是1984年。
问一声,特别是老生兄,两个军人的军装是如此的不同,解放军的军装允许过两种在同时都是“正式“的吗?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马屁是怎样拍的?--转载者
最近,位于江苏盐城的新四军人物馆,增展一批新四军人物的遗存物品。其中展示于二楼第三单元《群星璀璨》部分“地方领导”展版的文物柜中,有一套线装蓝布封套的《毛泽东选集》,引起众多参观者的驻足关注。面对人们对这份特殊遗物的探究兴致,我们在对新四军文物资料征集作新的思考同时,不禁引起我们对这套《毛泽东选集》征集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影片《闯入者》后半段,女主角回到贵州老厂,《山楂树》的音乐响起,看到这里,我眼泪都快掉下来了。这个取景点就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有一个镜头的远景里,甚至都能看到我曾经的家。那里的一草一木我最熟悉,如今却已人去楼空,几近废墟。“三线建设”是国家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战备为目的进行的一场大规模工业迁移。所谓“三线”是针对沿海的&ldqu[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不知以前讲过没有,大二上分析化学实验课时,带实验课的是位研究生,工农兵学员留校当教师,后考取的研究生,程度较好,66高中河南人,所以78级派回河南去招生了。
正做着实验,老师跑来问我“你就是XXX啊?”
我说“是啊”
老师说“记得名字,和人现在对上了”
我问“什么故事呢?”
老师说“没什么,下课告诉你”。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老是听说政府要求工作人员之间不要称官职而是互称同志,联想到一些事。人与人之间的称呼,原本是个相互辩认的记号,不同社会不同时代不同层次自然有所不同,各自带着“阶级烙印”。
这远的咱就不说了。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也都是些文人,他们相互的称呼也脱离不了书卷气:某某兄某某先生等等。
进入战争年代了,都成了军人了,打仗的时候军令如山倒,[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张春桥算得老几?政治局哪怕扩大会议居然也可以发言?记得批判《海瑞罢官》时说是清官比贪官更具欺骗性因此更反动,有人反驳那么就是贪官比清官还好些了?突然联想如今满朝贪官,恍然大悟,啊,原来如此--转载者
康老已经讲得很详细,可补充的不多。
一、对于这个伟大的斗争,主席说我们很多同志还很不理解,很不认识,很不得力,我也是这样。
去年九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216]
[217]
[218]
[219]
[2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