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苏扬

在北美漂泊,有时心理很累,梦里不知身是客,总把他乡当故乡.。想找个地方说说话,在烦闷的工作之余,诗情画意,陶冶情操。也许人到中年,有了经历和阅历.万事看的很淡了,也许自己活的很精彩,也许自己活的很平庸,但大体上我都无法有了很大的改变了,活的自由些没有野心做
个人资料
朱东东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几乎所有的男朋友最终都会变成亲人、情人或路人,几乎没有什么男朋友会从头至尾始终站在男朋友的位置上不动。然而,妈妈的男朋友却好像是个例外。
他们认识的时候我刚出生几个月,所以,他们的友谊跟我同龄。那一年他二十岁,她二十五岁。从那时起他就一直是妈妈的男性朋友,就如同妈妈的那几个女朋友一样。现在,每当我看到78岁的他坐在83岁的妈妈身边,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的书法老师戴先生
我曾跟朱东东说要特别写一下我在《农场第一天》里写到的鲁先生。可是写着写着却串到我的书法老师戴先生那里了,而且还拐不回来。于是我想先写写戴先生也是一样的。
戴先生是书法家。其功力跟当年相当著名的任政先生不相上下。只是戴先生对上海到东到西都能看到任政先生的题字有点不以为然。所以我们也不怎么在他面前提任先生。
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两棵桂花树

天天从这里走进走出,对什么都熟视无睹了。有一天突然闻到桂花香不免有点奇怪,不记得这里有桂花呀!循着香气找去,嗬!真的是桂花呢!倚着墙脚居然蹲伫着两棵正开得欢欣的桂花树!
对了,这大概就是那两棵从老单位搬来的桂花树吧!这里是不允许种开花植物的,所以,应该是当时搞基建的偷偷种在这里的吧。也亏他们想得出,食堂后门不引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有一位叫“一清”的作者写了一篇预言文章,说是毛泽东若干将返回韶山,这个话题我颇感兴趣。
曾几何时,自己中学毕业,在“毛主席挥手我前进,上山下乡干革命”的狂潮冲击下,也无可奈何的去所谓的农村这个广阔天地“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四年,毕生最美好的青春岁月白白流逝不说,甚至有过好几次被残酷的生活现实折磨的的差点一头栽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这几天工作之余我忙忙碌碌的就在购机票和办中国签证,准备十月一日,祖国生日的这天再一次回沪一个月陪伴老母亲。
许多周围的同事和朋友都不可思议:“东哥您老人家四个月前刚从上海回来的,怎么屁股还没有坐热,又要拔腿走了啊,是不是钱多的烧手,与其奉献给航空公司,倒不如宴请哥们一起搓一顿啊。”
这次我只是笑了笑,不象以前那样伶牙俐齿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记得小时候在上海,隔壁老式石库门弄堂三层阁住着一个比我大五岁的名叫钢钢的“戆度”(国语:脑残低能)。
由于正处在文革时期,娱乐生活极其枯燥相当贫乏,除了那八个样板戏就是和浩然的《金光大道》...也许是自己旺盛的精力和体力过剩没地方消耗,于是有事没事总是喜欢拿钢钢“寻开心”。(国语:故意捉弄人)
明明知道他五音不全,话都讲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蓉妹子:
见字好!
仔细阅读了你这封情真意切的书信,觉得你有上进心,更感到你有一颗孝敬心。其实不光是你,我也有同样的心理。
非常非常的遗憾,这些年来,在蒙特利尔的漂泊中,由于自己诸事不顺,尤其是婚姻大事未能圆满,非但没有在年迈的老母亲身旁好好的尽孝道,反而让她老人家操心不少,有时候思想起就心绪不佳,神情阴郁。
每当和老母亲通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今天,是我去农场整整四十一年的日子。说实在的,我真的不太记得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情,我甚至想不起来我是怎么到吴淞码头的。我问了同去的同学也没什么收获。何况,别人的记忆终究是别人的,我还是自己拼凑自己的碎片吧!
我一直不明白,1976年4月30日,我们这群没能留在上海过五一的新职工,为什么必须从南坝徒步走进长征。多远啊!简直像走了一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忙碌了一整天(九月五日)刚到家来不及沐浴更衣浑身上下油烟味和汗酸味还交织在一起,就急匆匆的的打开电脑进入几坛再一次聆听毛囡百忙之中挤出时间来给咱的的谆谆教导,自然是受益匪浅,胜读十年书,在此万分感激,叩谢兄台大人了。(出于职业道德,一般白天自己在厨房当伙夫的时候从不做于网络有关的事情,只是下班回家驾车回家之前短暂手机联网,有幸拜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这里所说的运动员不是参加竞技场上的体育运动,而是我们那个时代特有的政治运动。那个阶级斗争天天讲的年月里,大小政治运动不断,场部专门成立了“运动办”,连队也有学习组,围绕政治运动隔三差五的召开讲用会,批判会,誓师会,开会总要有人上台,被批判的,批判别人的,交流心得体会的。时间长了那些经常上台的熟面孔就被知青们尊为“老运动员&rdqu[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