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10-01-12 07:46:34)
小学低年级的国语作文课上,写了有生以来的第一篇日记,那是老师要求的,不记得写了些什么。五年级时,写了一篇“趣味日记”,那是为了给墙报投稿,记录了课堂上发生的趣事,“日记”无非是给稿件加的标题,完全可以不叫它日记。上中学后,几个友好每人备一硬皮本子,主动写起了日记,并交换着阅读。解放后学校派了班主任,要求每人每周写一篇日记,我们都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9-12-31 12:39:25)

不满十一岁的男童晟晟乐感好,有识谱能力,入选鼓号队,参加十一游行。月余“封闭训练”,每天七小时。“封闭训练”在近年国家运动员备战大赛的报道中常见,今年又从阅兵的报道中听说。印象中,那是一种成人和大兵都感难熬的训练。闻听儿童也要封闭训练,不禁战兢。了解训练方式后,更是毛骨悚然。紧锣密鼓“备战”中,对儿童的要求也极其严苛。训练是头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下面是《新浪博客》里的一篇博文,2009年6月30日发布,博主于2009年12月14日收到如下“通知”:您的文章《考试作弊怎么到了这步田地?》中因含有不适当内容,已被设置为私密博文。博主问:“有什么内容不适当?”我无言以对,兹转载如下,以博采众见:
考试作弊怎么到了这步田地?半个世纪前,甚至再近些,三四十年前,学府里,甚至扩大些,广至全社会,谁人不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09-12-25 07:47:22)
无意中看到电视节目里采访宋庆龄的秘书,正好听到一句慷慨激昂的话,“孙中山先生如果活到现在,也一定是社会主义者”。这位老妪只是宋庆龄的秘书,宋庆龄什么时候有秘书的?肯定不是中山先生在世的时候,她不曾与中山先生共事,却底气十足代表逝世近一个世纪的中山先生表态,恐怕宋庆龄不会这样做。孙中山提倡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还说“在一国之内,最怕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12-25 07:45:19)
中国有待解决的问题太多了,这里只说与教育、医疗有关的。教育方面,入学、择校问题,从幼儿园到大学都让全民无奈、头疼、愤懑。现实中怎么解决这类问题呢?从入幼儿园起,家长们就不敢不送礼,据可靠消息,某名校知名校长一般不收礼,收礼的起点是白金项链。入了学,家长们继续比着送礼,以求老师多关照自己的孩子。今秋,也就是弱学区里稍好的一所小学,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11-23 07:09:42)
居然有人说:“教育部长换人啦,我的梦想可以实现了。”此公显然仍处梦魇之中。许多网友直指那挂满红花的朽木腐根,我向他们致敬。教育部新官在CCTV1的新闻节目里露了面,是否“三把火”,我没注意(前一篇博文提到,我看新闻从不“脱产”,是不经意间看到的),只记得他说要认真普及义务教育,缩小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差别,优秀教师要流动。这话听起来就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9-11-01 19:03:52)
博物馆的职能?“大庆”余音绕梁不绝,音不悦耳尤其使人厌烦。信步来到首都博物馆,想来那里应是个清静所在,也好暂时摆脱尘世的喧嚣。那天阳光灿烂,博物馆里却比往常阴暗。几名观者对着南墙拍照,是拍那个我总以为是赝品的景德街牌楼吗?不对,拍法异常,好像没人拍全景,而是从东往西分段拍摄。顺着拍摄方向看去,景德街不见了,被挡在游行抬举的那四幅巨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狹路逢龍女,反思為上策
電影《建國大業》長期炒作,帶給我的不是期待。真正的文學作品用不著興師動眾,韓三平或許是抓住了時機配合政治需要,或許是秉承旨意完成了政治任務,才會有如此強勢的啦啦隊,愣想把慘敗一方給吹贏了。影片放映後,炒作繼續,韓同志更老王賣瓜自賣自誇,大有自我蓋棺定論之勢,論據無非“就是好,就是好,------”。不知韓同志貴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10-23 07:48:18)
曾经的教育和教育者台湾女作家龙应台的《大江大海1949》有一段发人深省的叙述:“流亡學生的設計遠在抗戰的時候就有了,當時教育部有一個計畫,幾個中學編在一起就叫聯中,大學就叫聯大,所以聯大不只一個西南聯大,只是西南聯大最有名。在抗戰的時候,聯大、聯中是很成功的,很有韌性的,它讓自己的民族在戰爭中教育不終止照常運作,相當成功。很多聯合高中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10-23 07:46:08)
感动?不!愤懑!!!今晨九时许,CCTV1播出关于救治白血病女患儿苗苗的经过,颂扬真善美,鄙夷假恶丑。苗苗的生父人性缺失,在骨髓配好后反悔了,置仅有一线希望的女儿于不顾,东躲西藏——实在可憎。苗苗的妈妈在一个叫张伟的男士(记者?)帮助下,踏破铁鞋千里寻人却无觅处,总算找到苗苗的同父姐姐且骨髓相配——真是万幸。生命垂危的苗苗终于有救了,作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1]
[2]
[3]
[4]
[5]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