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城希德伯格不大,只有一条主街,街上却有好几家咖啡店和点心店。每个周末,只要天气晴好,我和老公都要步行到城里。到一家店里喝上一杯咖啡。是惯性,也是偏爱,每次都是到一家名叫“Roastery”店里去。
这家咖啡店店面不大,五、六张小桌子,再加上几条带高脚凳的长台子(我姑且叫它们“吧台”),坐满了人后,还显得有些拥挤。可拥挤却不噪[
阅读全文]
–阿联父母在密城随着易建联加盟雄鹿,去年年末,密尔沃基也迎来了两位来自华人故乡的客人:阿联的父母。为了照顾阿联的生活起居,阿联的父母从万里之遥的中国来到了陌生的密尔沃基。他们的平凡生活融入到了美国的这座北方城市,也受到了这座城市中许多平凡的华人百姓的热情关注和关心。阿联的父亲易景流和母亲麦美玲都是广东人。俩人最初也曾有过短暂的篮球[
阅读全文]
周末进城来,在林贝卡的博客里看到了她制的一张精美的散文帖,题目是“遇上一个人”。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据说,在这个广袤的世界上,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相遇的可能性只有千万分之一,成为朋友的可能性大约是两亿分之一,而成为终生伴侣的可能性是五十亿分之一。”,看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了我的好友晓泛。原来,在茫茫人海中,能相遇相知、成为好友,是如此[
阅读全文]
去年的今天,我做了一个大手术,切除了肠上的一个恶性肿瘤。术后的第二天,我精神头儿好多了,与在医院陪我的老公聊天。我们俩共同的感觉就是,挺幸运,早期癌症,手术很成功;可同时又觉得,我们曾经太无知,太愚昧,太固执。如果我们多知道一些关于预防肠癌的知识;如果当时我听医生的话,不怕麻烦,如期做肠镜检查;如果我对自己的身体变化及时警觉,早[
阅读全文]
公司里有一个“AMA”俱乐部,公司里的员工只要一年交十五美元年费,就是当年的会员。俱乐部经常定期地举行午餐会,请来一些著名或非著名的演讲人,讲一些有意思的话题。会员们边吃边听。最近一次的“午餐会”,讲的是有关网络的话题。会上发的材料中,有一页是专门讲网络用语缩写及感情符号(Acronyms&Emoticons)。这页纸引起了大家的兴趣,纷纷查[
阅读全文]
“易哥”“孙弟”碰杯记自从易建联加盟“雄鹿”,密尔沃基也一举成名,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城市变成了一个备受世人瞩目的地方。而最兴奋的莫过于居住在密尔沃基的华人球迷了。这几年“雄鹿”不景气,屡战屡北,排名不佳,让球迷们郁闷。没承想时来运转,2007年六月的选秀,“雄鹿”摘得了易建联,令球迷们喜出望外。“易粉丝”俱乐部迅速成立,并一跃成为购买雄鹿赛[
阅读全文]

大女儿来美国的时候,我和老公两个人正在念书,靠做助教助研(TA/RA)的奖学金维持生活,住小公寓,开旧车,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凑凑和和。那时虽然挣钱不多,但每年的寒暑假,我们都要带着大女儿外出旅游,见见世面,长长见识。尽可能让孩子的童年过得幸福快乐。大女儿也非常懂事,不讲求吃穿,不乱要玩具。让做父母的少了许多为难。
到了小女儿出生时,老公[
阅读全文]
(《初来美国》系列之五)来美国二十余年,家里的车子换了五、六茬了,可最忘不了的还是第一次买的那辆二手车,一辆德国的“大众”。
八十年代来美国的留学生穷啊。初到美国,看着什么都贵,什么都买不起。可美国是一个安在汽车轮子上的国家,没车寸步难行。为了生活,总得有一辆车呀。不过还得先打上一阵子工,省吃俭用攒点钱,才能买一辆几百元钱的二手车[
阅读全文]
在我的首饰盒里,珍藏着一条埃及手链。其实我并不是一个对首饰配件很讲究的人。可对这条手链,我情有独钟,格外珍惜。它是老公去年在密城民族节上送给我的,有着特殊的含义,也凝聚着老公的一份款款深情,拳拳爱心。
密城是一个汇集了来自于德国、爱尔兰、意大利、波兰、中国、墨西哥等多国移民的城市。每年感恩节的前一个周末,是密城一年一度的“国际[
阅读全文]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今年的感恩节又快到了。前两天,给好友莱斯丽打了个电话。她正在家休病假,问候一下。莱斯丽和我是同一天入职公司的,自此成为了好朋友。说到马上就要到来的感恩节,莱斯丽突然问我,今年还烤火鸡吗?我一听,笑起来。显然莱斯丽那天精神头不错,还想起了我家当年烤火鸡的笑话。
来美国这些年,每年的感恩节,都是热热闹闹地度过。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