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初到美国-养车记

(2009-11-22 21:20:00) 下一个

(《初来美国》系列之五) 

        来美国二十余年,家里的车子换了五、六茬了,可最忘不了的还是第一次买的那辆二手车,一辆德国的“大众”。

        八十年代来美国的留学生穷啊。初到美国,看着什么都贵,什么都买不起。可美国是一个安在汽车轮子上的国家,没车寸步难行。为了生活,总得有一辆车呀。不过还得先打上一阵子工,省吃俭用攒点钱,才能买一辆几百元钱的二手车。我没来美国之前,老公是没车族。平时上课或周末打工,都是骑自行车来来往往。周末的时候搭上别人的车逛逛店,买买菜。有一次惨啊。去了附近的一家超市,看到店里正促销大西瓜,挺大个的西瓜才1.99美元,赶快买了一个。交完了钱,拎着塑料袋里的西瓜走出了商店,才想起来,那天是骑自行车来的。美国自行车,前面没有货筐,后面不带货架。只好把这个喏大的西瓜挂在了车把上,小心翼翼地骑回了家。好在中国人的骑车技术高超,没闹个人仰车翻西瓜碎。 

        我一到美国,老公就开始张罗买车了。总不能带着太太去搭别人的车吧。别看老公当时还没买车,可手里却掌握着两套车钥匙。那时正值刚放暑假,两个有车的同学去纽约打工,把两辆车放在家里,让老公帮着照看。这两辆车实在是太破了。一辆蓝色的雪佛莱,在乘客这边看还不错,可司机那一边的门撞得凹进去一块,破了相。另一辆是土黄色的别克,车身倒没被撞,可一启动震天响不说,开起来,车尾的保险杠还忽闪忽闪的,得用铁丝绑着,免得脱落。按照两位同学的嘱咐,老公每星期都得开着这两辆车兜一圈,活动活动。总不开动,这两辆车就得死掉。同学们从纽约回来还指着它们过日子呢。 

        老公的打算是要买稍好一点的二手车。老公一贯有个理论,买东西就买到极致,免得过后后悔。所谓极致,不是指品牌极致,而是指最多能拿出多少钱、量最大力而行的极致(后来我们买房也贯彻了老公的这个指导方针。果然,住了十几年的小房子也没后悔,因为当时尽最大努力了。)划拉划拉兜里的钱,老公拍板:要买个一千元左右的二手车。现在的人们听来会说,一千元买个二手车,还那么激动,有没有搞错哇。可在当时,我们这儿的留学生中,有车族大都开着几百元的二手车,比前面的那两辆车好不到哪儿去。有人要买上千元的车了,算是个壮举!朋友们留心,老公留意,不久就在报上看到有人要卖一辆德国的“大众”。开价一千二。 

        老公和朋友一起赶过去看车,果然是一辆漂亮的小车。通身瓦蓝闪亮,没有一丝锈斑。里里外外干干净净,还带天窗!据车主说,车有个小毛病,要不然他也不能卖这么便宜,好像有时跑电,可能得换个新电池。你来我往,与车主几个来回讨价还价,最后一千零五十美元拿下,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新车开回了家。老公请来一位懂车的朋友给看看车的毛病。朋友一看,哪是什么电池的毛病,就是有根线没接好。接好了线,什么毛病也没有了。老公这个开心呀。擦车洗车,天天尽心侍候,常常出去兜风,不几天,车的身价又长了九十五元。倒不是老公把车卖了哪舍得呀。原来是有一天,老公在湖滨路兜风,限速25英里的路上开得太快,让警察逮个正着,罚款九十五美元。那时的九十五美元罚款也是极致了。 

        要说老公有些得意忘形,真是有情可原。那车在当时的留学生的二手车中算是鹤立鸡群了。要是用拟人的说法,用句现在的词儿比喻,那就是一个帅哥或靓女了。有几个朋友学会了开车,要路考,怕自己的车太破,影响考官的印象,都要借我家的车一用。几乎每个用我家的车路考的人,都是一次通过,都说这车开着很顺当。只有尚志同学回来后他也是一次考过告诉我们说,我家的车哪儿都好,就是变速杆设计得不好,太低,他觉得来回换档不太方便。老公一听大笑,说这车是自动排挡,无级变速,你来回换什么档呀。尚志一听这才恍然大悟,自己考试一紧张,把这茬儿给忘了,还以为开的是手排挡呢。每次朋友们路考通过,都要召唤上几个朋友,请我们夫妇一起,到附近的一家“Old Country Buffet”的餐馆撮一顿,庆贺一番。凭着漂亮的小车,我们蹭了好几个朋友的饭呢。 

    这车一直为我家服役了三年多,直到九零年老公毕业找了工作,才换了新车。以后又几次买车卖车,印象却都不如第一次买车那样深刻,那样令人兴奋了。

2009年11月22日

上一篇 赚钱记
下一篇 求学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花妖.流年 回复 悄悄话 好朴实流畅的文笔
林贝卡 回复 悄悄话 写得好.

我开车是老迷路,到哪都依赖GPS.
偶灯斯陋 回复 悄悄话 还真别说,这两天忙得焦头烂额,就因为家有新司机,有点不大不小的car trouble. 刚刚在做“忆苦思甜”。哈哈 : )
祝感恩节快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