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

个人随感,评论,笔记,回忆,思绪,点滴。
个人资料
飞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博文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是我国的一个堪称最百花齐放、最有活力的时代。那时不仅名家辈出,而且思想也空前活跃,令人不胜唏嘘。值得注意的是:那也是一个“×奸”泛滥的时代,非常令人浮想联翩。飞云只举几个例子为证:吴起,卫国人。鲁国国君想让吴起带兵抵御齐国。但由于吴起娶了齐女为妻,鲁君心有疑虑。吴起便杀了妻子,以表明自己的忠心。后来吴起又伺奉魏文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03-11 15:23:45)
回国期间,有老朋友相邀去吃“粗粮”,被飞云严词厉声婉拒:您行行好吧,驴脖子上挂文凭---再包装它也不是博士,嘿嘿。这一邀请又打开了我的记忆……在那英明伟大的年代,可能是担心农民不会种地乱了套,于是就规定那里种玉米,那里种黄豆,那里种青菜。在山西,晋南是小麦区,那里的人民就吃烙饼、蒸馍多一些。飞云所在的晋中地区(老晋商们在晋中盆地,昔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09-03-05 10:05:55)
现在有一种流行于海内外的家庭教育方式,我给它起个名字叫“豪赌”教育。这种教育方式的特点是:·父母对教育孩子全力以赴、不惜代价。比如父母陪孩子做计划、做作业、练钢琴等等。·认为大人比孩子懂得更多,更有经验。所以父母从小就开始有目的地为孩子上大学精心包装,甚至为孩子上某个名校有针对性地调研、润色、包装、打扮乃至代劳。·极端的例子是不让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9-01-30 12:37:59)
虽然战乱频仍,但由于那时没有户口的限制,祖父早已对迁徙习以为常,固然常常是不得已的。傅作义起义后,祖父及全家正在北平。新政府要祖父留下工作,“工资”是每月170斤小米。祖父哈哈一笑:“那还不够我坐车的……。”于是离开北平又在西部和成都转了好几个月。最后不得不又回到北京。同时,父亲也在北京工作了。1950年代中,祖父迁回太原。父亲继续留在北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郝家大院占地约一万平方米,大小相当于当时整个村庄的一半,略大于著名的祁县乔家大院。大院分为新旧院或南北院。旧院建于清代(具体年代不详),新院由曾伯祖父乾泰主持建于民国一年(1912年)。院落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北院即旧院,是郝家最早的建筑。北院有三个小院套通相连,又叫三进院。前院石铺地面,为长工住处;前院东偏院是轿车、马车存放的地方及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郝氏族人尚读书,重传统,性淡泊。榆次郝家大院"书房院"的一副楹联道出了族人的淡泊与通达:三椽屋四季花课雨占晴便是桃园佳境一樽酒万卷书怡颜寄傲应通栗里高风郝家传统历来商、文并重,以商为主。清代郝家读书人中曾出过举人,因此有人又把大院的"书房院"称作"举人院"。郝家子弟不以功名为意但都要习文读书,他们往往都受过较好的教育。近代以来,不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郝氏先人守信义,重承诺,好施舍。著名的汉口山(西)陕(西)会馆为晋陕两省士商办公的地方。咸丰四年(1852年),太平军入汉口,洪秀全以宏伟的汉口山陕会馆为其“天王府”。两年后会馆在战火中焚毁。同治九年(1870年)太平之乱平息,会馆重建。鉴于重建会馆开销巨大,晋陕及当地的数百家商号纷纷捐资。据山陕会馆馆志记载,捐资千两白银以上的二十余户大部为晋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郝家商号从明末清初到20世纪中叶的三百余年期间历经了无数战乱。对商号经营影响比较大的战争和动乱有、捻乱、俄日战争、拳乱,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和抗日战争。例如,郝家仅在商业重镇汉口就经历了太平天国、武昌起义、抗日战争等大规模战争。京津的拳乱,东北的日俄战争和918事变等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随着“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东北,东北的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一、信息灵  为保证售货后顺利收回款项和对购进货物确有销路。公兴顺多方捕捉信息,促进资金流动转与货畅其流,采取的办法是:1,扩大友谊。公兴顺抱有“朋友一万不够,对立一个嫌多”以及和气生财的生意经,多方交结内外地银行号、商业界的权威名流与各行业一般人员,因为这些人交游广众,各行业中那一家殷实、空虚、信誉优劣、市场行情动态,银根松紧趋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公兴顺及郝家其他杂货庄经营项目大约有十大类,各类中又有繁多的品目,来源于国内外。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上个世纪20-40年代,国人日常吃什么、用什么;什么地方有什么名特产。1、糖类:有来自广东省潮、汕甘蔗制红白糖。苏联产毛厘士红糖。日本产机制白砂糖、绵白糖、方糖。天津产(砂糖改制品)红白冰糖、老茂生加工水果糖等。2、蜜饯类:青梅、樱桃、佛手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31]
[32]
[33]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