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渭行草书诗卷,纸本,纵34.5厘米,横453.4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此卷徐渭共书十四首诗,其中李白诗七首、杜甫诗五首、王维诗一首、自书诗一首。此卷书篇幅较长,从始至终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书写状态,一气呵成。在运笔方面虽不如草书奔放连绵,但却比楷书流畅自如,字形变化多样,或横斜,或倚侧,皆随意为之,毫不矫揉造作,故有浑朴天成之趣。在笔画的提、按变[
阅读全文]

王羲之草书《安西帖》,3行,28字。入刻《淳化阁帖》等。《安西帖》与《如兄子帖》或为一帖。释文:一昨得安西六日书,无他,无所知说,故不复付送。《让都督表》亦复常言耳。收录于合集#王羲之15个下一篇王羲之草书《如兄子书帖》ReadmoreFROM:https://mp.weixin.qq.com/s/gGfa2wuPIksEB1Os6OJY5QScantoFollow[
阅读全文]

古人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然而纵观艺术圈有不少大能,他们的艺术道路并不受年龄的禁锢,黄公望50岁开始学画,62岁才名声大振;齐白石57岁开始北漂,衰年变法晚年成名;而金石君今天要提到的这位人物,齐白石视他为伯乐,吴昌硕为他题“朽者不朽”,他的英年早逝更被梁启超称为“艺术界的大地震”!他的艺术影响力也突破了年龄[
阅读全文]

我与齐白石先生二三事文/启功齐白石先生的名望,可以说是举世周知的,不但中国人都熟悉,在世界各国中,也不是陌生人。他的篆刻、绘画、书法、诗句,都各有特点,用不着在这里多加重复叙述。现在要写的,只是我个人接触到的几件轶事,也就是老先生生活中的几个侧面,从这里可以看到他的生活、风趣,对于从旁印证他的性格和艺术的特点,大概也不是没有点滴的帮[
阅读全文]

《贡多拉Gondola》
谷底人家山大师,
云车虹贯险中夷。
临峰只叹身躯小,
绝顶狂言是自欺*
《鹰》
石离泉眼天风裂,
熊出松篁毛髪肥。
万步登攀成日课,
羡它贴着雪崖飞。
*有云“山登绝顶我为峰”,乃文人之大话也。
壬寅秋暑写此南大方兄问:彼热何似?
答曰:人间无处不蒸笼。
大笑耳。
[
阅读全文]

王羲之书法欣赏《如兄子帖》,3行,25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释文:如兄子书,道嵩自必果。今复与书督之。足下敕令至,并与远书也。收录于合集#王羲之14个下一篇王羲之草书《徂暑帖》Readmore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gsQffXNBCDTsUx9iXK1JdAScantoFollow[
阅读全文]

明代徐渭行草书李太白七律诗卷,故宫博物院藏。文物号新00081516。声明:作品源自故宫官网仅供学习参考,本站并不能保证作品的真实性。潄老书Readmore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JzTSASRw34LTveGngjkacQScantoFollow[
阅读全文]

七月长天暑气浓,
西山薄暮一轮红。
翠眉青眼相牵挽,
曲径林荫应许逢。
石漫苍苔花漫树,
雪生烟霭岚生空。
沐乎涧水风乎壁,
孔子还与曾子同。
细览奇松挥大笔,
静听飞瀑泻鸿蒙,
令人悒悒城中事,
过此犹如梦一通。
[
阅读全文]

此辑所选之学人墨迹,以好玩和有故事为宗。比如,许寿裳书鲁迅名诗《亥年残秋偶作》赠予西南联大同事寸雨州。此诗原为鲁迅赠好友许寿裳者,《鲁迅日记》1935年12月5日有载,许寿裳1936年《怀旧》中也有交代。而时代背景则是:1935年10月19日红军长征到达陕北,鲁迅和茅盾曾共同去电祝贺“中国和人类的未来,都寄托在你们身上。”时国家风雨飘摇,鲁迅正卧床,[
阅读全文]

陆维钊(1899—1980),曾名子平,字东武、微昭。浙江平湖人。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历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王国维先生助教,圣约翰大学、浙江大学、浙江美院教授等职,在浙美首开书法篆刻科。善书能画。著有《中国文学史(古代部分)》《中国书法》《陆维钊书画集》等。中国文字,因其各个单体自身之笔画,错综复杂,而单体与单体间之距离配搭,又变化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