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世宗雍正皇帝行书欣赏《三月三日得雨诗卷》绢本,纵38.7厘米;横84.5厘米,乾清宫贮藏。
胤禛(1678—1735),即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氏,康熙皇帝第四子,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1723年登基,在位十三年。受康熙皇帝影响,胤禛亦喜书法,远师二王及晋唐诸家,近法董其昌[
阅读全文]

金农的隶书取法与手法,他自己说的已很明白——“余近得《国公》《天发神谶碑》二碑,字发奇古,截毫端作擘窠大字。”金农用笔方扁,横粗竖细,首尾齐整,撇画多方圆轻重变化。结体早年一般偏扁,晚年偏长,均呈现古拙奇逸之趣。
金农(1687-1764),清代著名画家[
阅读全文]

杭州栖霞岭31号临近岳王庙的一条小巷,一座两层小洋楼隐于林中,穿过沙孟海先生书有“黄宾虹纪念室”六个大字的墙门进入院落,可见一代国画大师黄宾虹先生的雕像立于楼前,布袍长衫,谦恭慈祥,平易朴实。1948年夏,年届85岁的黄宾虹欣然应聘国立杭州艺专教授,从北平南下并于1950年栖居于此,走过了他人生的最后几年,创作了大量的精品佳作,达到了他艺术生[
阅读全文]

别看唐伯虎风流,写字一点不马虎!书法上追唐人,力求规范,尤宗尚颜真卿的楷书,用笔凝重,圆硕多肉,结体偏于长方,雄强茂密,点画横细竖粗,并吸纳隶法,横笔收尾似“蚕头”,捺笔收笔中途之顿近“燕尾”,极富力度,如唐寅作于弘治乙丑(1505年)36岁时的《落花诗册》该文是由沈周首唱,后者有文征明、徐帧卿、吕常、唐寅等人创作。《唐寅落花诗[
阅读全文]

宋徽宗赵佶(公元1082-1135),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在位25年(1100-1126)。
徽宗自幼爱好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非凡的天赋。徽宗独创的瘦金[
阅读全文]

堂前双松,古干虬龙。
寒色犹碧,栖宿情浓。
署之大器,以此志封。
[
阅读全文]

王羲之草书《大观帖·太清楼帖》释文:羲之死罪!小大悉以來未?惶不可懷。未復临海問,懸情。計賓命行應至。遲卞公還具。承問,妹極得散力,以為至慰。期等故尔耳。因緣不多白,羲之死罪。不審定何日當北?遇信復白。遲承後問。伏想清和,士人皆佳。適桓公十月末書,為慰。云所在荒甚,可憂。殷生數問北事勢,復云何?想安西以至,能數面不?或云頓歷陽,[
阅读全文]

文心画坊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特征,令任何一个门类的艺术很难与此相提并论。书法艺术的创作过程也是一种抒情的过程。人们对书法作品的审美过程也应该是一个综合的、立体的过程,而不应满足于表层的视觉感受,而必须是一种包括文辞内容、文化含量的内在的深层文化信息的全面体验过程。可以说,“文化是书法的核心”,书法就其技法层面,如间架结构、章法布[
阅读全文]

高二适《答散之送蟹》
高二适《与桑作楷书》
阅读全文]

学书法,如何才能做到“眼”高“手”也高呢?
1
多看多读
多看名家名作。多看一些有指导性的书论、书评或创作感想、技法技巧之类的理论文章;看原作展览,也看高手示范;看比自己写得好的作品,也看比自己写得差的作品,通过比较、分析,找差距,努力赶上,找优点,树立自信。这里的“看”,带有“研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