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订阅号印章总的名称主要有玺、印、章、印章、印信等,后世还有记、图书、宝、关防等异称。分别说明如下:一、玺。早期的印章称为玺。它的字形写作木(图1),后来加上金旁或土旁,写作【左金部首右上“人”右下“小”】、【左土部首右上“人”右下“小”】(图2-3),也有写作钰、【左“全”右“耑”】等形的,变[
阅读全文]

二王书若古佛真神,威严自然。而江湖之作似怪力乱魔,遇真神则无力言战,逃之夭夭也!临右军法帖后记于加东思泉[
阅读全文]

“丑书”是“俗书”的天敌沃兴华书法空间在中国古代的艺术理论中,“妍”和“丑”常常以并举的形式出现,文论如此,画论如此,书论尤其如此。例如宋代欧阳修的《集古录》说:“所谓法帖者……逸笔余兴,淋漓挥洒,或妍或丑,百态横生……使人骤见惊艳,徐而视之,其意态愈无穷尽。”元代马致远赞叹张玉喦的草书说:&l[
阅读全文]

瘦金体号称笔笔露锋,锋芒毕露,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长锋勾线笔修长而富有的弹性笔画特色,追求自然洒脱地个性,开创用行草的笔法写楷书之先河,顺锋起笔,一任自然,不用繁文缛节,如“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藏锋笔法在这里成为蹩足之笔因而弃而不用。当然从习惯来说主要是指起笔,至于收笔的话当然随处可见,只要是横、竖收笔不带钩的,都可[
阅读全文]

吴冠中|《石涛画语录》是货真价实的国宝!藏家联盟石涛像 石涛是中国画坛上的一位奇才。由于他自幼出家为僧,对佛学及禅学有极深的研究,并在文学、诗词等各方面也都有很高的造诣。在禅学思想的影响下,他的画风独树一帜,笔墨恣肆纵横,超凡脱俗,不拘一格,意境苍莽新奇,为中国画的发展开创了一派新的意境。他提出“笔墨当随时代”、“我自用我[
阅读全文]

宣笔一只来自安徽泾县的宣笔,需要经过108道工序制作而成,而佘征军对每一个步骤都已烂熟于心。佘家制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作为宣笔第六代传人,佘征军从小耳濡目染,常常独自弄毫舞杆,琢磨做宣笔的门道。当他系统地学习了选料、水盆、制杆、装套等技艺之后,便逐渐懂得制笔是一场对时间、体力和耐性的考验。其中,为制作极为名贵的铁头紫毫,他坚持选用[
阅读全文]

过去跟老先生学艺,登堂入室,磨墨是头一件功课。不会研墨,莫谈用笔。
现在不同了,用墨汁的多,学生们也不被要求先磨墨。老师搞创作,没有红袖,也无书童,只好自己动手
磨墨的好处多多:除了墨色浓淡自控外,可以凝神静气,进入书写[
阅读全文]

书法审美是有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的,古人、今人之间,差异很大。
比如清中期以后,理学盛行,将道德观罩在艺术观之上,颜楷就大行其道。颜书的风气,一直流行到20世纪60年代。究其原因,颜真卿是忠义之士,其书又雄伟宽博,推崇他便有了理据。改革开放之后,思想解放,颜楷突然失去了魅力,近年几乎不见其影响了。这当然有物极必反的因素,也有颜[
阅读全文]

藏家联盟文章来源:微水墨石涛荷花紫薇图石涛曾说:“作书作画,无论先辈后学,当以气胜,得之者精神灿烂,出之纸上。意懒则浅薄无神。”石涛所说的“气胜”,指的是画家临池的状态,解衣磅礴,意存笔先,目空一切,精、气、神自然奕奕于画面。他的《荷花图》等传世佳作,无不如此,能让观者精神为之一振。石涛画荷,与明代的陈淳、徐渭不同。陈、[
阅读全文]

写钟繇小楷禁不住思接千载
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
血雨腥风群雄争战
身为太尉太傅东武亭侯
既要运筹帷幄
又要领军帅卒
却潜心精悟创立楷书
开宗万世仰为鼻祖
犹如仓颉造字经卷启示
莫非神功
凡夫勇力焉可
于是乎历朝历代
胎息于钟楷
且不说二王父子
《黄庭经》《乐毅论》
《洛神赋》
更启迪唐楷四杰
柳欧颜[
阅读全文]